原文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03/c_115266383.htm
新华网天津4月3日电(记者 周润健)随着清明节的临近,祭扫迎来高峰。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文明祭扫正成为清明节的大趋势,但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的祭奠方式仍是许多人的选择。“一沓纸”“一挂鞭”导致的“火舞烟飞”已成为清明时节一道刺眼的“风景线”。
“火舞烟飞”成清明祭扫一道刺眼“风景线”
按天津旧俗,清明节前后10天是为故去的亲人烧纸祭奠的日子。这些天,夜幕降临,一些市民手拎成捆的纸钱走出家门,选择一些小路口或河边烧纸祭奠逝去的亲人。有的路口同时燃起十几个火堆,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烧纸味儿。烟雾腾腾,火光点点,远远望去,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记者发现,为使纸钱充分燃烧,一些人还不时用木棍在火堆中搅动,甚至用汽油助燃,火星和灰烬不时随风飞舞。
除了在家门口烧纸外,一些扫墓的人也将纸钱带到墓区内焚烧。这几天,在天津公墓边卖祭品的老胡忙得不亦乐乎,纸钱、元宝、冥币、纸扎的房子车子、鲜花等祭品颇受欢迎。
常年吃“清明饭”的老胡坦言,最好卖的还是纸钱和冥币,不少人还会买爆竹和蜡烛。如老胡所说,记者发现,前来扫墓的人流中有的带着纸钱,有的则是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拎着纸钱。
公墓工作人员谭云告诉记者,为了倡导无烟祭扫,公墓采取了“鲜花换纸钱”的办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很多人采用烧纸放炮等传统祭扫方式。为了防止火灾、炸伤人等事故的发生,公墓专门划定了烧纸和放炮的区域。“为了清理墓区内的纸灰和鞭炮屑,我们每天都要安排十几个人打扫,工作量很大。”
天津憩园公墓的管理人员也表示,每年清明节后,他们都会在墓区的入口处醒目地张贴禁止燃放爆竹的告示,并派人进行劝导,但效果不大明显。
烧纸放炮弊端多惹人烦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这种传统的祭扫方式,其弊端日益显现,让人们越来越反感。
天津市民张先生的住所临着一条小路。每到清明节前,路口都有很多人在烧纸。“下班回家路过这里的时候,都会闻到刺鼻的烧纸味儿。”他说,“烧纸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把道路都烧得黑黑的,太不卫生,也太烦人了。”
“烧纸放炮产生的烟雾对空气的污染很大,刺鼻的气味,影响了不少人祭扫的心情。”谭云说,“这种祭扫方式如果不改,只会让空气质量‘雪上加霜’”。
烧纸和放炮还易引发纠纷和火灾。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处长王光华说,每年清明,都会发生因为烧纸和放炮将别人的衣服烧坏、熏黑别人墓碑和炸伤人的事,有的甚至还引发了纠纷。
“去年清明期间,公墓曾发生好几起因燃放鞭炮而炸伤人的事,有的甚至还大打出手,不仅耽误了自己扫墓,也影响了别人。”谭云说。
“我最担心的是发生火灾。”王光华说,现在正值春季,天干物燥,烧纸放炮很容易引发火灾。每年清明,因烧纸放炮导致的火灾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每到清明,我们都高度警惕,就怕发生火灾,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表示,原本庄严的祭奠活动因为这些祭品变成了低俗的行为,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亵渎,也有违现代文明的要求,不仅助推了封建迷信,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无烟清明”还需大力倡导
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这种已延续千年的旧习俗,要想在短期内杜绝绝非易事,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时代在变,扫墓的方式应当更文明、更健康、更环保,更符合时代要求。
“经我们劝导,一些扫墓的人会改用我们提供的鲜花祭扫,将带来的纸钱又拎了回去。”谭云乐观地说,“这说明,一些人的传统祭扫观念确实在逐渐改变。”
近年来,为了倡导“无烟清明”,天津殡葬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出了文明集体共祭、骨灰撒海、天堂信箱、家庭追思会等绿色环保的悼念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虽然采取这些绿色方式的市民还不是很多,但随着我们的不断倡导,加上人们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的提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践行。”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副书记王春生同时也坦言,“当然,这也‘倒逼’政府有关部门搭建更多更好的绿色祭扫平台,让人们有更多的方式可选择。”
王来华建议说,除了对马路烧纸等行为进行治理和大力倡导绿色祭扫方式的同时,有关部门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疏导”。除了在墓区划定指定的烧纸区域外,还应在各个小区内设置更多的焚烧箱,方便有此需求的公众使用。
“清明节的内涵丰富多彩,不仅仅是单纯的祭祖和扫墓。”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认为,把清明节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当务之急是要把清明节丰富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让公众重新了解和认识清明。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