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祭祀

当前位置:行业博客         发布日期:2024-12-06          查看:1553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对于一个殡葬从业人员我认为表达对祖先的纪念不光只是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纪念的意义就是为了悼念先人,让子孙后代了解先人的过去,用先人的优点来教育后代。只是清明节被定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所以人们一拥而上,都选择在这期间来扫墓上坟,关注这件事情的人都会知道每年清明节都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它不但给交通带来不便,而且还会导致很多车祸,人们在烧纸的时候不仅有引起火灾烧到树苗的还有的惹火上身造成肢体损伤的,还有因为其它原因与他人发生冲突的;不只是这些外界因素,还有必须清明期间扫墓这一说法被人们默认以后,大多数人都是走一下形式而已,到时间来烧点纸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不但没有体现祭祀的基本精神: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还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大可以在老人的生日、祭日或是什么纪念日之类的来扫墓过来看看,摆上一束鲜花安安静静的先人的墓前待上一待,更能得到心灵上的净化……

(个人意建,可能还不成熟,希望热心人士多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