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一出生,最先感受到的人间之爱是来自父母,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也是父母;当你遭遇不测,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妻子或丈夫,都可能会远你而去,唯有“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在“孝”这个会意字中,上部偏旁是“老”,下部偏旁为“子”,表示上下连续,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就体现在上下两代人中。
“忠臣出自孝门”,这句古语很合乎逻辑,符合因果定律。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大孝子。举几例子看,如:1958年,阔别故土38年的毛泽东回韶山,他在父母坟前祭拜,久久伫立的镜头激动着多少人;朱德《我的母亲》一文,则真实记录了元帅对父母的无比感念之情;邓小平的孝敬在京城是出了名。即使是他身陷囹圄,在江西“改造”期间,于极度艰难中,照例天天给病榻上的母亲(继母)擦背洗脚;朱自清的《背影》,倾诉出这位铮骨大作家对父亲的不尽情愫;与我们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年轻时博击政坛,当终于当选国会议员时,首先想到是给辛劳的母亲一个喜悦回报,他搀扶着年迈老母走进议会大厅,掌声一下响彻东瀛列岛;还有之前连战祭祖一事也轰动了全国……
说起很丢人的是人之常理的“常回家看看”竟能引起轰动!“赡养父母”还要立法!可见现在社会愈来愈不注重孝道伦理了,尤其所谓“代沟”的问题,越发使得现代人的“亲子关系”疏远、淡薄。医院里的老人病房与儿童病房里“孝顺的父母”很多,但是“孝顺的儿女”很少。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儿女不但平时难得到医院探望父母,更别说在病榻前的关怀、照顾了... 所以说现代社会要文明发展,必须重视孝道,因祭拜在心中引发的民族自尊和崇高,唤起的人间亲情和永恒关爱,让人终身受用。
现代文明社会应该呼唤孝道.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