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淘碟者在人们看来挺神秘的,除了各大音像店,他们一般还经常出没于隐藏在小街深巷里的各种小店,在一箱箱碟片堆里翻捡自己喜欢的黑胶碟、打口碟和各种影碟。这些人比较小众,他们买的碟片都不怎么为大众所知,而且那时候只能身体力行地四处寻找,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方便地从网上下载。那阵儿淘碟的人自己说起来都挺骄傲的,如果不懂电影、音乐,单是瞎寻摸,肯定找不到喜欢的东西。
当然,现在淘碟说不上多么“特立独行”了,因为无论多么孤僻的音乐和电影一般都能从网上找到。不过喜欢淘碟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在淘碟者看来,在与自己喜欢的碟片相遇的那一瞬间,也是一种幸福,这跟网上下载的感觉不一样。
我不是合格的淘碟者,我不像那些正宗的淘碟拥趸者那样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购买和收藏碟片,只是碰上喜欢的就买。以前跟着几个朋友在八里台音像市场淘过碟,买过斯坦利·库布里克、黑泽明、金基德、大卫·克罗南伯格的影碟,看完了就放在一边,如果有同样喜欢这些作品的朋友,我就送给他们。所以到最后,我手里的碟片剩不下几张。
以前我喜欢买正版碟,但买了一阵儿后发现所谓正版碟也不是真的。有一次我在一家大音像店买了杨坤和郑钧的早期CD,但他们两人看了我手中的碟后都肯定地说是假的,所以我干脆放弃了我的合法行为。前年在一个不知名的北京小音像店里买了乡村歌手Billy Gilman的《The Heart Song》和George Strait的Live专辑《The Last Time》,虽然是D版,但听着的感觉还是让人震撼。
我不固定去某几个地方淘碟,有时也许正在公交车站等车,顺便走进车站旁边的一个小店,就可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几张碟。不过有一张碟我等待了很多年,那就是维姆.文德斯的第一部作品《德克萨斯州的巴黎》,这部我在八十年代就看过的电影一直让我难以忘记,也是自从有了VCD、DVD以后我一直执著搜寻的影片。所以无论走进哪个店,我就会问有没有这张碟,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今年初碰上一个音像店老板,也是一个影碟发烧友,他答应去北京帮我搜一下。之后我几次去他那里询问,但都没有如愿,倒是我最终在他那里买了北野武的全套D9版和莱妮·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水下印象》和《奥林匹亚》。
淘碟也是个乐子。也许好多年前听到的一首音乐或者看过的一部经典影片,忽然就摆在面前等你来,在到手的那一刻,其实也是时光的一个馈赠。这种享受,是其它方式所无法提供的。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