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传奇之2001年(连载)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传奇之2001年(连载)         发布日期:2024-12-24          查看:977

回望曾经走过的历程,不是为了祭奠远去的岁月,而是一种自知、自信和自觉的提升。十年前的公墓正是步履维艰的时候,十年后同样的地方,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红柳绿,飞瀑扬欢,亭廊送歌,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洋溢在通透的阳光下,这些,显性地展现了一个企业的快节奏发展。

之所以把时间定格在“2001,因为正是从那一年开始,迈向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之路。尽管十年期间,从组建营销团队到建设大学生队伍以及后来风生水起的昂首挺进,一次次创造了殡葬行业的奇迹,但2001年最值得尊重,没有这一年的奠基,就没有现在的。

几个月时间,在走访公墓总经理张昕及周边相关人物的基础上写就此文,用连载的形式发表出来,以飨关注、关心的朋友们。

          传奇之2001年(连载一)

          ——献给公墓十周年

【序】

时间2000年。

天津市武清区和北辰交界处,一个相当偏僻的地方,这里小饭铺一个挨着一个,经常有装扮俗艳的女孩子在门口招呼来往的长途货车司机进店吃饭。

104国道拐向坑洼不平的津永公路,再拐到一条狭窄的土路上,两边荒草萋萋,长势旺盛,仔细看一眼,里面凌乱地分布着一座座坟头,很符合人们想象中的墓地形象。这就是公墓,相当安静的一个地方,安静得有些过了头。除了偶尔有几个工作人员出入,以及一些不明身份的村民在里面晃荡外,再很难见到其他人影。

隶属于武清区民政局的公墓从1996年建立,几任负责人来了又走。到了2000年,一直亏损的公墓到了关闭的边缘。

等待最后命运的公墓在外人看来静悄悄的,但熟知这家企业的人都知道,这是个烂摊子,不但几家股东矛盾重重,与当地村民的关系也是剑拔弩张。

公墓的股东有三家:武清民政局,武清陈嘴镇,以及公墓所在地的村集体。由于利益冲突,武清民政局和陈嘴镇之间没有任何来往,村集体的村民则成了闹事讨个说法的主力。

事实上公墓从来就没有平静过。1999年,公墓在干不下去的情况下承包给了外边人。一得知这个消息,村民首先不干了,在他们看来,承包给外人伤害了他们的利益,别人能接手,他们怎么就不能?于是,村民们派了11户代表驻扎在。

11户”,一度成了公墓使用频率最高的专有名词儿,有一年多时间,他们与纠缠在一起,成了企业负责人和武清民政局最头疼的一个群体。

没人管得了他们,也没人敢出头去管。

就这么闹腾了一年,没人来买墓了,村民发现赚不到什么钱,呆着也没意思,就留下几个代表,大部队撤了。这时承包人不干了,名声和投入都砸进去了,还怎么做下去?于是起诉要求赔偿,以败诉收尾。

到了2000年,彻底成了一个亟待被甩开的包袱。武清民政局的领导们对此看得很清楚,他们已经决定筹备建设新公墓,同时关闭。

而在1999年至2000年公墓最混乱的时期,一个后来改变企业命运的人——张昕,正在武清大碱厂镇作为一名普通科员负责乡镇企业改制。

张昕,安徽人,1958年生人,17岁上山下乡到江西农村,在一个公社担任过公社党委副书记,20岁参军到天津武清某空军部队,其间有十几年时间负责经营军队企业,1999年转业到地方。

转业到地方后的张昕,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此后的事业如同坐过山车般那样起伏、撞击和充满传奇色彩。

他对殡葬行业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在危难中走马上任,原本是以过渡的身份去的,到头来却成了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只是踏进的那一步,走得实在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