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临近,每逢此时,家家都以祭扫的方式怀念故去的亲人。而我也一直渴望找个地方倾诉那段远去的感人故事。
我这一生,最崇拜的就是我的三位母亲,前两位生我养我,一个叫妈,一个叫娘;后一位是我的岳母。
小时候,正值风雨飘摇,兵荒马乱。听奶奶讲,父亲成家后,在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当船员。婚后,因原配母亲无生育能力,父亲又娶了我的生母,一共育有九个儿女。两位母亲视如姐妹,对我们百般疼爱。那时无论多晚回家,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下是两位妈妈慈祥的身影。还记得1948年,天津将要解放的一年,鹅毛大雪覆盖了全村。一家老小饥饿难忍,眼睁睁看着高粱面贴饽饽快要下锅的时候,闯进了四个国民党伤兵,打碎了电灯泡,抢走了吃饭的大锅。这时,两位母亲如旱地拔葱,两双飞奔的小脚,踩着没膝的大雪,硬把这口大锅夺了回来。奶奶惊奇地喊了一声:“你俩这不是飞脚菩萨下凡吗?”
如今,两位母亲已过世多年,我始终忘不掉她们颠着小脚忙里忙外的样子,似乎她们的一生都被这种忙碌定型。
随着岁月的磨砺,我渐渐懂得原来天下母亲都是一样的。我的岳父英年早逝,岳母守寡带着三男二女,辛苦支撑,勉强维持。我和爱人结婚后,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南下到四川重庆工作。当我们第一个孩子出世后,我和爱人商量接岳母一家来渝,这样凑在一起生活,还能相互照顾。后来,我们相继有了三个孩子。那时,我被下放山村,爱人到川江信号台工作。一家人分三处,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给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孩子早早断了奶,哇哇直哭。岳母为哄孩子不哭,让孩子吮她的干奶头。孩子嫌没奶水,急得由吮为嚼。尽管嚼得疼,只要孩子能安然入睡,岳母是心甘情愿的。为了小辈,岳母哪睡过一个囫囵觉啊!她精打细算过日子,用做衣剩下的碎布,剪成同样的三角形,逢到一块儿做成褥子,五光十色,灿烂缤纷,几个孩子争着要铺……
岳母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了15年,因为有了她,三个孩子才健康地成长。然而,劳累让岳母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在她还未享受天伦之乐时,她那双永不停步的小脚,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去到天国找我的岳父去了……
往事昭昭,如今的我早已有了孙辈。每年一到清明,我总是在想,没有母亲,生命将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生活将失去温暖。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我的母亲,我的三位老娘亲。当我写到她们的时候,我用湿巾擦了一遍又一遍,但泪水还是涓涓不停。
三春晖
原文地址:
http://www.jwb.com.cn/bhzb/html/2011-03/27/content_637141.htm
2011年清明,天津市公墓与《渤海早报》主办“清明忆亲情”征文活动,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来稿须为追忆亲人、感念亲情之散文。
作品请发至邮箱zzxboo@yahoo.com.cn(标题中请注明“清明忆亲情”字样);或来函寄至: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358号今晚传媒大厦1005室渤海早报副刊编辑部,邮编300100。
我们将择优于清明前后刊登。来稿时间自即日起至清明节止。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