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清明征文:二公,我的精神支撑(陶少鸿)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清明征文:二公,我的精神支撑(陶少鸿)         发布日期:2024-12-24          查看:958
二公,我的精神支撑

二公的咳嗽如守时的闹钟,总是在熹微的窗口响起,而我,也总是在他的咳嗽声中醒来。我并不急于起床,我要倾听一阵他窸窸窣窣整理农具的声音之后,才慢慢吞吞地爬起来,或扛起锄头,或挑起粪桶,跟在他瘦小的身影后,不声不响地往菜园里去。

这是我十四岁时的生活场景。那时我是从县城下放回乡下的少年,二公已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是我未曾见过的祖父的二弟,老家把祖父叫做公公,他也就被我叫做二公了。我们的口粮是分开的,但在一起吃菜——如果不在一起吃菜,我就只有喝白开水了。菜当然都是他菜园里种的。他不但让我和他一起吃菜,还教我种菜,继而教我砍柴、编筐、打草鞋等各种各样的农活。瓜菜半年粮,青黄不接之时,我们要靠菜糊糊来度日。二公门牙早就没了,但这不影响他将装菜糊糊的碗舔得光可鉴人。

在菜园里忙活一阵,天光大亮之后,二公就做了早饭吃,然后就到生产队出工了。劳动一天,队里只给二公记六个工分,价值四毛二分钱,和堂客们一个样。二公并无异议,可是他做的工夫是比堂客们要多的,比如挑红薯,就要挑大半担。他是个男人,不好意思和堂客们一样只挑半担。我只要跟在他身后,就会听见他的喘气比谁都粗,他那一年四季系在腰间的围裙也时常被汗湿得变成了深色。队长喊吃烟了,大家坐下来歇息,他却跟许多堂客们一样跑到山上捡柴去了。收工的时候,他扛着一捆柴火往家走,看不见他的头,只见到两条瘦腿在动,看上去是那捆柴自己在走似的。

他是不苟言笑的,话很少,但说出来就不容置否。那年我突然发觉自己讲话控制不了嗓门,声音一下低沉了很多,乳房上也有了一个胀疼的肿块。我慌得不得了,急忙去问他。他面无表情地说,没事,会过去的。没多久,事情果然就过去了,我变了嗓,顺利地进入了我的青春期。乡下缺医少药,他便教我用草药来对付随时可能有的伤病。他说,采草药是有讲究的,给男人采手心要朝下,而给女人采则是手心朝上,而且总是采七片叶或者七根茎,不能多也不能少。一次,我在田埂上追逐一只黄鼠狼时跌倒了,抓在手中的镰刀将手掌割破,幸好我刚学会了采草药,当即嚼了草药敷在伤口上,这才医好了自己。

每天吃完夜饭,忙完该忙的一切之后,二公就和我在阶基上坐下来,望着屋檐下的星星,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歇息,作为对自己忙碌一天的奖赏。如果是在冬天,则是坐在火塘里,守着一屋子的寂静,听二公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过去的事。待到打呵欠了,我们才各自躺到自己的床上去。这个时候,我往往要对着头上那根黑黢黢的房梁发上一会儿呆,才会慢慢入睡的。若干年前,那房梁弯曲的地方曾悬着一根棕索,二公的妻子因为受不了儿女连续早夭的打击,吊死在这根房梁上。我并不害怕吊死鬼,既然她是二公的妻子,也就是我的亲人,她不会来吓她的侄孙子的。丧妻之后,二公一直没有再娶。我很难想象,当二公从房梁上取下妻子的遗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惨痛心情;我所知道的是,二公一直平静地过着他坎坷、劳碌、孤独的一生。

十六岁之后,我与二公相处的日子就少了。原因是我忍受不了乡下的孤单和寂寞,寻找各种派民工的机会,出去修铁路、筑水库去了。而等到我长到二十岁,终于有了招工的机会,就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二公。当时我有一些添置不久的晒簟等农具,想送给二公,他却不肯,一定要作价。他绷着脸,用那只青筋暴突的手,将他借来的几张皱巴巴的纸币不由分说地塞进我口袋里。那一瞬间,他突然显示出了他岩石一般坚硬的尊严。

若干年后,在城里生活的我听到了二公去世的消息,他活到了八十多岁。我眺望天边的山脉,仿佛看见了他的身影。我感激他教我做事,更感激他呈现给我的人生态度。虽然时过境迁,但我还需要他的精神作支撑,我希望他的坚忍成为我身体里的筋,骨头中的钙。

作者简介:
 1966年秋,小学未毕业便随母下放到农村;1970年就地转为知青19751月招工到资江氮肥厂当操作工;1983年调湖南桃源县物资局工作;1984年调桃源县文联任秘书长;19873月到鲁迅文学院创作进修班学习,同年9月考入西北大学作家班,1989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919月调湖南常德市文联工作至今,历任副科长、秘书长、副主席、调研员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席1991年的全国青年作家会议、1997年的全国中年作家会议和中国作协第六次、第七次代表大会。有长篇小说《梦土》、《少年故乡》、《骚扰》、《情难独钟》、《溺水的鱼》、《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花枝乱颤》、《抱月行》,小说集《花冢》、《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小说方阵·少鸿卷》,散文集《水中的母爱》,曾获首届毛泽东文学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

原文地址:
http://newspaper.jwb.com.cn/bhzb/html/2011-04/14/content_645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