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之2001年(终结篇)
——献给公墓十周年
疯狂
2001年一年,企业打了胜仗,还清了各种债务,又按照承诺给了村镇股东16万。另外,因为企业趋向平稳,他又拨出30万为当地村庄硬化路面。
自1996年公墓创立开始,这是第一次为当地老百姓干实事。但好事儿未必尽得理解,“11户”代表又找上门来,他们问:“为什么给村里修路?”张昕回答得很诚恳:“方便老百姓出入。”“11户”的反应很有意思:你修路了村里人都骂我们,他们说我们以前也在这儿干了一年,什么都没干出来,你干一年就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了。张昕问他们到底什么意思,他们也说不出什么。
张昕接手第一年,企业扭亏为盈,这在天津民政系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年终,张昕还被天津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请去做经验介绍。
张昕总结2001年他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的行为只有两个字:疯狂。疯狂地应付各种琐事,疯狂地改造环境,疯狂地跑市场。张昕把自己的精力和耐心用到了极致。单是几百人的殡葬从业人员,每个人都要跟他联系,有时为了10块钱的优惠都能打上半天电话。他广交朋友,就做两件事儿,第一,他逮谁跟谁说:帮我卖墓吗?哎呀帮帮忙啊!我们合作,你看我怎么样嘛!第二,如果人家不帮他,他会说:你还有干这行的朋友吗?给我介绍一下好不好?
就在这种疯狂甚至癫狂中,企业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梳理出了发展脉络,并最终延伸着这个脉络走到一个又一个高点。
如果说张昕在他第一年的奋斗中还有理念存在的话,那就是力求和谐,跟从业人员平等合作,跟内部管理层尽量少地冲突,对于村民,对方找上门来要求赔偿,他一分钱不给,但在2001年年底他手头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30多万给村里修路,当时他的思想还没有上升到大爱这个层次,他的想法就是要和谐,不然企业没办法干下去。
总结张昕成功的地方,在某些人看来,恰恰是大家感到头疼的地方。在中国殡葬业,做公墓的很多是从做房地产转入的,房地产的特点是,我把土地买下来建房子,两到三年时间卖出去就没事儿了,这期间,如果拆迁户不配合,就有专门人员来应对这一块儿,从而让矛盾越来越激烈。转到殡葬业,管理方式也是如此。但是对土地被占有的村民来说,他们拖家带口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如果不跟他们和谐相处,公墓就做不下去。公墓建立后长年的亏损和混乱,除了管理者的原因外,跟当地百姓和政府不和谐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张昕看得非常清楚。
在随后十年的企业发展过程汇中,“和谐”理论占据了张昕思考的全部,他认为,中国的很多理论,包括马克思理论,都是国外的,唯独和谐理论是中国自己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都讲求天人合一,中医也是这个道理,阴阳和谐了身体才是健康的。现在社会,强调和谐,更是重中之重。张昕做公墓,力求三个和谐:第一个是经济生态的和谐,即利益和谐,利润共享,不能一个人赚钱,消费者不得益;第二个,是自然生态的和谐,节省土地,环保;第三,社会生态的和谐,慈善、爱心、帮助他人。
第三条的提出也是源于殡葬行业的一个特点,殡葬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是一次性买卖,不是在商店买了一个杯子下次可以再不去了,而是需要长期打交道,至少清明扫墓的时候大家都要见一面。从人性角度讲,打交道多了,很容易产生不满,讲些坏话,但如果你有爱心,愿意付出和帮助他们,消费者不傻,他们不会看不出来,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回报你。
可以说,2001年的才刚刚起步,虽然面临了很多纷繁复杂的挑战,但从行政关系上说,这是一段和平期。等到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新的一些矛盾又浮出水面。在这些矛盾中,和天津市民政殡葬管理处之间的纠结是绕不开的。在天津跑民政口的媒体记者,常常就这个问题向双方求证,张昕对此基本上是避而不谈,从外界来看,核心问题就是市场利益之争,做到了殡葬老大位置,对同行业是个威胁。个中原因,张昕并不愿意过多涉及。
仅有一次,张昕向穆局长透露过自己的想法。据穆局长回忆,当时张昕说这不是个人恩怨,他理解殡葬处的难处,对方也需要发展自己所属的企业,需要养活一些人。殡葬改革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无论是内部还是外界,总会有种种干扰,这需要胸怀才能坚持下去,受委屈肯定在所难免。
受委屈与实现理想往往是并驾齐驱的。很多改革者,理想是好的,但不少人壮志未酬身先死,操之过急反倒会伤害自己伤害企业,比如第一年,虽然管理层并不让人满意,但如果采取过激过严的行动,很猛地实施人事改革,他就会被人联合起来排挤掉。2005年组建市场团队的时候,局面极其混乱,制定了制度执行起来很困难,有人违反,还指责别人违反,他就跟业务员们说:你们要体谅管理难度,如果每一个问题发生了都能抓住,就没人敢犯错,正因为现在无法做到全面,才有人会有侥幸心理,但我张昕有这个韧劲儿和信心,最终会解决所有的问题。这需要时间,大家都不要太脆弱。
应该说,在这十年的发展中,张昕的管理就是在坚持中步步为营、义无反顾地往前走的,但时时也充满了无奈和妥协,不过后者并不意味着在现实面前满脸奴性,以机会主义的态度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负责任的人,既不奴性十足,也不一味抗拒。负责任的行动不是一时受挫,就凭血气拍案而起,而是在既定的当下做必须做的事儿,在不了解也不鼓励我们的人和事中乐观地活出理想与信心的劲头。
2001年,公墓从年初的面临破产到年底的扭亏为盈,是一个很让人费劲的诡异过程,但如果对以上的皮毛文字有所感悟的话,传奇之2001年即可划上一个相对完整的休止符。
(谢谢观看)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