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未来二大趋势均与人有关,其一资讯模式由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向互联网手机转变,其二是生活型态由单一向多元和碎片化转变。
从媒体受众消费者来说,有评论认为,个人即消费者既是传播对象,也是传播媒介,更可以参与和创造传播内容,意味着个人化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在每个可能的媒体接触点上,个人时间停留的越多,商业利益也越大。
从媒体传播效果来说,有评论认为,各种客户端如果能锁定一定数量的目标用户群,都可以实现瞬间、大面积传播,具有挑战的课题是如何从无序的碎片中梳理出一条线索,实现定向有效地传播。
从媒体传播模式来看,评论主要包含四个观点,首先,单一媒体的投放只会造成碎片式的记忆,因此必须在消费者出行轨点中立体投放、重复曝光进而提高消费者的深度记忆继而影响消费习惯;第二,信息爆炸的时代,用伟哥的副作用怎样的方式提高广告到达率和记忆度、平衡广告投入和产出是企业的核心内容;第三,生活方式将决定商业模式;第四,有“压力营销”受到消费者反抗,未来的营销应该是“平”的。
在提出媒体业发展的两大趋势并强调消费者时间的碎片化之后,江南春认为应从主动的资讯模式和被动的生活空间二方面抓住消费者,并且强调对消费者的细分。
上述言论引起网友热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主动资讯模式和被动生活空间两者关系来看,评论主要包含以下观点:其一,主动模式多针对刚性需求及销售促进,被动多针对潜在需求或gay导航品牌传播;其二,被动模式如果加强互动性可以变为主动,让消费者养成新的主动习惯,微博类的社会化微应用,正在消除这种主、被动的界限,使之趋于融合;其三,主动和被动,以及随时的互动,完全掌握在用户自己的手中,用户可以随时决定添加或取消对某人或某个主题的关注。“微时代”唯有深刻地理解用户,方能打动用户。
在传播内容方面,评论认为,传播不仅需聚焦目标群体的价值观,还需研究其生活方式,,针对目标群体感兴趣的内容,让其愿意选择主动寻找并主动传播,以兴趣点激发创造传播扩散方式,创造水花激起—浪扩散—涟漪波及三个传播阶段。
在传播方式方面,评论认为,传播方式应与受众心性、认知对接,潜移默化的让消费者认识、认知、体验到信仰,逐渐成为受众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或主导其生活方式,从而让品牌的诉求转化成消费者生活的一种信仰。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