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去溜达了一圈,第一次踏出家门。
出来的路上遇到很多街坊邻居,有叔叔伯伯,有阿姨伯母,还有不少的同龄人。大家看到我先是一怔,随后是半信半疑,最后是恍然大悟的惊呼:“你是陈医师的二丫头吧?”我笑着打招呼,一如既往的叫人。大家看到我似乎都很惊讶,询问我这些年都去哪里了 。我微笑的告诉对方自己上大学了,然后毕业上班了。见面的长辈们都会忍不住说起当年:“我去你家买东西的时候,你那时候还跟在你妈妈背后帮忙当小罗喽呢!”我继续笑:“呵呵,那是很久以前了”。随后,婶婶伯母们总会避免不了的带着一脸的惋惜和怜悯说:“唉,你妈妈这一辈子造孽,苦了一辈子都没有享一天福……”对于这些叹息背后的善意和一些对比后的幸福感的满足,我总是微笑。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祥林嫂》中那些夫人们的同情。以前觉得这些同情很怪异,虽然觉得有些是好意,但是总觉得那似乎是伤口上的撒盐,提醒我曾经有多么惨痛的经历。而现在,我多了一些淡然。不管真假,不管出发点,我都一一接受。在随后的聊天中也总避免不了说起薪水和工作地点。一听说我在天津,年纪大的婶婶会说那么远,伯伯会说有出息,同龄人则是好奇和敬佩。彼此比较的很多。而我依旧是笑而不语的接受。人在他乡,不管好坏,都是自己的感受,是否衣锦归乡却牵动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情绪的起伏。
过年了。很多的同龄人都回来了。小镇热闹起来了。爸爸忙着赚钱做生意,妈妈忙着上午搞卫生,下午开会彼此交流自己孩子的情况,炫耀、对比、介绍对象的都有。而年轻人也忙起来了。溜冰场,网吧,桌球室,服装店、超市……都有年轻朝气的面庞。马路边的音乐也一直在唱:新年到,新年到!很热闹的市井生活。我不参与这些。我的同龄人,上过大学的都还在外地上班,不上的都基本上成为孩子的爹妈了。周围的年轻人很多我都不太认识了。许多如同雨后春笋般某家有女初长成的美丽女孩打扮的美丽动人,许多衣着时髦染发的少年开着帅气的摩托车故意在街道中开着音乐招摇过市。我在楼上看风景,看这些年轻人的美好和年少轻狂。心里在想,呵呵,当年那个频繁的把车开到我家门口故意丢纸条的白衣少年去哪里了呢?听说那个大肚子的就是他老婆……微笑不语。
呵呵,你们在看风景,我却在楼上看你们。不管好坏,都是青春,青春就无敌。伸个懒腰,咳,管他呢!年轻,真好啊!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