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假若时光能倒流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假若时光能倒流         发布日期:2024-12-31          查看:1147

姥姥走得很突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懊悔与深深的思念。尽管时光荏苒,三十年过去,但痛失亲人的那种场景与感觉,无论何时回想起来都令人心碎。

姥姥就住我家门口,几十年来与舅舅一家都未曾离开那个老院。姥姥是个大高个儿,与一双三寸金莲形成鲜明的反差。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色带大襟的褂子,雪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扫院子,倒垃圾,生炉子,掏煤灰,冬天倒腾几百斤大白菜,夏天团成堆的煤饼子。洗衣做饭看孩子,为这一大家子辛勤地忙碌着。从睁眼下地戴上围裙套袖,直干到上床睡觉才摘下套袖围裙。

姥姥一生很苦,年纪轻轻就守寡,一个人带着四个年幼的儿女苦度岁月。当时舅舅8岁、小姨才3岁。日子过得多难可想而知。无奈之下,大姨给人做了童养媳,小姨送人寻求活路,妈妈送亲戚寄养,姥姥带着舅舅从乡下来到天津讨生活。

苦日子铸就了姥姥坚毅耿直的性格和百折不回的品行。为了生存,她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只要有活干,多远的路她都带着舅舅用两只脚量。冬天手脚耳朵冻得都裂开血口子,夏天太阳晒蚊虫咬汗珠子顺着头发丝往下淌。就是这样,姥姥也没有后退半步,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跟任何人抱怨过一声,一直坚持着,干活做工,后来干到公私合营,干到光荣退休,干到拿了退休金。不仅是对她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成为她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每每谈论到这件事,我们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姥姥就是每天不停地劳作。长大懂事了,记忆最深的就是每逢家里改善伙食的时候,接姥姥来家里吃饭。从姥姥家到我们家只几分钟路程,可我搀着姥姥要走好半天。为什么呀,因为姥姥人缘好啊,一辈子待人和善,和蔼可亲,见人就说话,和谁都唠嗑,就连看着3岁的娃娃她都要猫下腰爱抚几下。夏天人们都坐在外边乘凉,一句句“张奶奶,又上闺女家吃好的去了”,听得我从心里往外甜。给姥姥洗头剪指甲也渐渐成了我的专利。姥姥有头疼病,我就给姥姥按摩太阳穴;姥姥手指关节肿大,腰疼腿疼,我就给姥姥贴止痛膏,给姥姥捶背揉腿。最难忘的是每月到月头上,姥姥都会偷偷地把我叫到一边,从她那裹了一层又一层的小手绢包里拿出2毛或5毛给我,而且会在她开支后的某个清晨,颤颤巍巍地挪动着她那两只小脚,为我们买上几根馃子或几个炸糕,让我们解解馋。

姥姥是在4月末走的,送葬那天正好赶上“五一”,大人孩子都歇班,不用请假。老太太就是这么仁义、这么善良。其实姥姥在临走的头天晚上,曾到我家来过,她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可能是有什么话想说,不巧的是那天正好家里有客人,而我又因迷恋上打乒乓球,放学没有正点回家,由此铸成了一生难以弥补难以挽回的错误。只一夜工夫,姥姥离开了我们。何为切肤之痛,何为痛彻心扉,欲哭无泪的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楚。姥姥还没有花过我赚的钱,还没有见到一个红眼儿、白眼儿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一辈子只求付出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姥姥就这样走了,很长时间我才敢正视这一现实。其实即使姥姥健在,也不过是位刚过百岁的老人。我和姥姥真的没呆够,我常常幻想,奢望时光能够倒转,让我们重新回到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我一定早早回家,陪在姥姥身边,相拥而坐,听她倾诉。那么我就不会失去至亲至近,给我启迪教我坚强的姥姥了。

姥姥走了,离我们远去。好在我们还有梦,我们常在梦中相见。梦中的姥姥与现实中的姥姥没有什么两样。(文/齐丽萍)

原文出处: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2-07/29/content_6718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