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灵堂布置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灵堂布置         发布日期:2024-12-09          查看:1158

灵堂布置如下:

 正前方最高处悬挂横挽幅,上面大字书明“某某某先生(或女士、老大夫、老孺人之类)追悼会”,它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紧挨它的下面是死者遗像,通常用黑纱围绕起来。灵堂多有一幅主挽联,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悬于横挽幅的两侧,民间丧礼还将亲朋赠送的祭幢悬于两侧,上书赠者单位和姓名。此类祭幢愈多就愈显得热闹光彩,它最能显示死者及丧主的社会地位。

 在追悼会上,各人的站列次序大体如下。

 

这一摆设意在使死者处于“尊位”,体现了中国殡葬文化中“死者为大”的原则。

 乐队坐于灵堂右侧,居于次尊地位,死者家属立于左侧的卑位以示尊敬乐队。悼念人群处于最卑地位,北面悼念死者。因为乐队是前来襄助丧事的“外人”,理应以尊礼对待之。同时,灵柩右侧又可视为灵柩上方,家属子女不能居于亡父母之上方;悼念的最后一项将与死者遗体告别并慰问家属,悼念人群将由灵柩右侧(即上位)通过灵柩,分别慰问家属,倘若家属站在右侧,那么悼念人群就成了由下位通过灵柩,即为不恭。所以,民间丧事的辞灵仪式中,最后一项为亲友“绕棺三周”,均为由右侧进入然后从左侧出来,即由上位进、下位出。

 死者家属的站队次序是:与死者血缘近的站上方、反之站下方;同一血缘的,长者站上方、反之站下方。所谓上下,即从北到南、从前一排到后一排。在民间,死者长子为丧主,即以他的名义办丧事,长子长媳站最上方,以下排列是其次的子和媳,然后是女和女婿等。它体现了中国古代血缘守法精神,所谓“吉事尚尊,丧事尚亲”。尚者,上也,即谁为大。比死者辈分大者一般不作为家属站入其中,所谓“长不送幼”原则。

 上述为国家提倡的丧礼(如国葬、公葬)的站列次序,在殡仪馆承办的丧礼中均为此次序。但是,在民间丧礼中,死者家属(即子女)是站在悼念人群的位置,即最卑位,所谓“北面而事之”。丧礼主持人为丧礼司仪,南方民间有时称“师公子”,由他唱祭文,并指挥乐队随他那抑扬顿挫地唱祭声调而演奏,以及安排孝子孝女们不时的磕头。

灵堂的排列次序,以中国传统的“方位文化”体现了丧礼文化中的“孝”、“敬”、“尊”、“卑”等一系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