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丧事中的跪拜礼、鞠躬礼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丧事中的跪拜礼、鞠躬礼         发布日期:2024-12-09          查看:1826

中国社会的跪拜礼起源于何时,已变得有些不可考了。人类由动物的四肢爬行进化到两足直立行走,而在礼节上却又做出具有返祖现象的弯腰、伏地、以头触地的动物性行为来,无疑是谦卑、臣服的表示。

但是,“跪”和“拜”原来是有区别的。两汉前,中国尚无桌、椅,人们席地而坐,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用于踵(脚后跟)而稍安为坐。”就像现在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的坐势。于是,“伸腰及股而势危(前倾)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以头著地为拜。”(张自烈《正字通·足部》,引朱熹《坐跪拜说》)这里,“坐”是将屁股搁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跪”相当于坐着时看见有人来了,便向上抬一抬身体,并向前倾一倾,算是打一个招呼;“拜”才是现在意义上的跪,以头触地。桌椅出现后,这种坐式及跪拜礼仪消失了,“跪”成了双膝下地,“拜”(叩头)则双手伏地,以头触地。跪不一定拜,拜必须跪,而且礼更重。但两者均表示臣服。后世多“跪拜”连用。“拜,服也。”现仍有“拜服”一词。

《周礼·春官·大祝》提到九种拜礼,常见的有:“稽首”:施礼者跪拜于地,头要停留(即“稽”)一段较长的时间。此礼最重,臣拜君之礼。“顿首”:引头至地,只作短暂的接触(即“顿”)则立即举起。属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相交的一般礼节。“空首”:跪于地后,两手拱至地,然后引头至手,则起。头并未碰地,是谓空。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膜拜”:“举两手,伏地而拜,”类似于现代的投降,是倾心而服之拜。此外还有“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可见,由于当时的坐式,跪拜是一类普遍的礼节,只是相互的地位不同,跪拜的方式不同,它直观地表现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秦、汉以后,皇权日隆,便只有下对上、而上不对下行跪拜礼了。

此外,人们在祭祀、丧礼中广泛地使用跪拜礼。跪拜礼中最重的是三跪九叩首,即往下跪三次,其中每跪一次叩3次头。为示虔诚,人们有时将头叩得地砰砰响,民间称“磕响头”。这些古代礼仪对我们阅读古代典籍大有帮助。

清末,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民主、平等思潮日炽,反对跪拜之声渐起,认为这是“卑躬俯首,生气毫无”,大有伤于人格。据认为,梁启超先生首倡(在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易跪拜礼为西方鞠躬礼,但遭顽固派痛诋而未果。辛亥革命后,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先生马上宣布取消跪拜礼。后袁世凯政府1912817日于北京发布民国《礼制》,凡二章七条,兹录如下:

       第一章  男子礼

  第一条 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第二条 庆典、祀典、婚礼、丧礼、聘问,用脱帽三鞠躬礼。

  第三条 公宴、公礼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用脱帽一鞠躬礼。

  第四条 寻常相见,用脱帽礼。

  第五条 军人警察有特别规定的,不适用本制。

       第二章  女子礼

  第六条 女子礼适应第二条、第三条之规定,但不脱帽。寻常相见,用一鞠躬礼。

  第七条 本制自公布日施行。

鞠躬礼屈腰但不屈膝,较跪拜礼无疑是一大进步。一时,社会上竟相效仿,引为风尚,脱帽鞠躬礼被视为有教养的表现。从此,在官方的所有礼节中,男子为脱帽鞠躬,女子为鞠躬但不脱帽;常礼一鞠躬,大礼三鞠躬,跪拜礼在中国社会中被抛弃,相沿迄今。比如官方组织的丧礼或祭扫烈士陵园,行鞠躬礼,如19761018日毛泽东主席的追悼大会,均行脱帽三鞠躬礼。但人们寻常相见时的鞠躬礼却不知不觉消失了。现在日本人中还保持着相当普遍的鞠躬礼,而且在重大场合,鞠躬的弯腰角度常达90度。

民间丧礼中仍盛行跪拜礼,鞠躬礼似有“不尽意”之嫌,有亏于“孝道”。1917年湖南省慈利县一还乡官员在亡父的丧礼中行三鞠躬礼,结果“阶下群情哗沸,谓以鞠躬易稽颡,父死之谓何兹礼也,不欲观之,则一哄立各散去。”(民国《慈利县志》卷十七,风俗。)此官员急于用新式丧礼易传统丧礼,结果大遭失败。在长辈的丧事中,晚辈行鞠躬礼,迄今仍难为中国人所接受,如子女在父母坟前或灵前行鞠躬礼而不行跪拜礼,多要受到舆论的非难。现在,在丧礼上,官方所推行的和民间遵行的是两套礼仪,各自的价值标准不同。

经过清末民初以来100余年民主思潮的薰陶,人们已不习惯于对生者行跪拜礼,但并不拒绝对死者跪拜,所谓“死者为大”。这是孝文化在中国人意识深层处数千年薰陶作用的结果。因而民间丧事中,灵牌位前均设有拜垫。前来跪拜者越多、地位越高,死者(连带生者)也越光荣。民间风俗往往有更深厚的文化、心理背景,这是一个精神领域的“汪洋大海”,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可以轻易改变的。在这方面,此后究竟是民间的“俗”随从国家的“礼”,还是“礼”迎合“俗”,尚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中国人在祭祀祖先、向神灵祈祷时仍然行跪拜礼,如在寺庙中的神象前,我们常可见到无数的善男信女们大瞌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