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出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关于公墓服务的思考之一
紧锣密鼓地,我们又要面对清明了。
清明时期对于公墓行业的服务来说,绝对是一个有分量的试金石。这期间,每日来祭扫的客户数以万计,员工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大家不得闲地奔来跑去,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其中,虽然繁忙,但忙中有序,虽然劳累,但累而不怠,虽然琐碎,但碎而不躁。这是我们长期注重服务、深入服务的结果。
总是碰到有人问我:为什么玩儿命做服务?
问的多了,让我产生了一种冲动,就是对公墓这么多年以来不断“折腾”服务、提升服务进行一些简单的思考。
服务不是一天形成的,它从雏形到成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道路。
自己的独创性
“为什么玩儿命做服务”,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释:从感性上来说,公墓行业蕴含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情感。来公墓的客户都有失亲之痛,他们渴望精神抚慰希望得到帮助,公墓从业人员就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多一分欣慰少一分悲伤;从理性上考虑,公墓行业面对的客户大多是中老年人,这是一个有辨别力和道德诉求的群体,他们很介意你是否在真诚地为他们服务,你对他们的“好”是真是假,他们绝对能判断出来。另外,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公开透明,如果你自己说企业服务很好,实际上一点儿都不好,这个谎言是瞒不住的。所以在服务上我们必须认真,必须做出高品质服务。
一般来说,服务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而存在,通过满足客户有形和无形的需求,为企业带来附加值。但公墓的服务不仅仅是这个概念,而是更进一步的,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既有公墓行业的特殊性,也有自己的独创性。
公墓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像比如宝洁公司那样,除了有企业品牌之外,还拥有大量的产品品牌,你想去头屑就去买海飞丝,想要柔顺就选飘柔,想要营养就选潘婷。公墓不是这样,它难有产品品牌,因此企业品牌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各企业都在说服务强调服务,从外在形式上也差不了太多。但服务走的路却很特别,前无可鉴,后无可复制性。
前无可鉴,是因为公墓在我国的发展也不过是二三十年时间,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没有什么服务可言,是大爷买卖,能给客户一个好脸就不错了,所以起步时,尽管我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但鉴于当时员工的状态,我对服务人员没有额外的要求,只有一条:不许跟客户吵架。随着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里开始讲究一些服务,例如对待客户要态度好,服务时要周到热情,等等,应该说,这是最基础也是最低端的服务,这个行业还没有像样的、深入的服务研究和服务理论。
后无可复制性,这跟我们8年来坚持启用应届大学生团队有关,这个纯粹的年轻团队是我们独有的组织架构,由他们承载和传递的服务文化,别人带不走也学不来。
可以说,的服务,兼顾巨细。从小处讲,它深入到每一个细微处,比如下雨天为客户准备雨伞,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电瓶车选墓服务让客户拥有“尊贵的感受”,运灵车让客户免除运送骨灰盒的烦恼,上门收款节省客户时间,新墓区铺设木地板以优化墓区环境,开辟无条件全免费墓区倡导绿色殡葬,启用金樽棺让逝者走得更有尊严……从设施、环境到个体的情感需求,我们都必须考虑周全。
从大处来说,它涵盖四个方面:形式上,尽全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站在客户的角度主动提供客户价值;内涵上,要有爱的素养,用发自内心的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有伤亲之痛的人;组织架构上,一切围绕着服务而设置,为客户、企业和员工之间铺设最顺畅、有效且高效的渠道;时间方面,这种服务应该是50年、70年甚至到永远,而不仅仅是在接待客户购买的那个时间段。
很明显,我们是把服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做。这样一来,我们不但要深入挖掘和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要更深入挖掘和发挥我们自己的潜能,最后一并回馈于我们的客户。
环环相扣的服务链
的组织架构是紧紧围绕着服务而设置的,主要分四个部分:客服部、售后部、网络部和行政后勤部。这种部门设置完全都是指向服务的,并环环相扣:客服部,一线服务人员,具备爱的能力,用爱的素养真诚面对客户;售后部,让选择的客户不后悔,让安息在的逝者亲人得到最好的照顾;网络部,利用网络技术开辟网络空间,解决公墓远离城区给客户带来的诸多不便,为客户提供最便捷的远程服务;行政后勤部,为以上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各部门提供有力的幕后服务。
没有部门就没有责任落实,但是,再合理的设置也有瑕疵,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权力职责范围,客户需求、服务细节纷繁复杂,彼此之间沟通费时费力,容易出现部门壁垒影响服务品质,这是企业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我们创造了互联网服务管理软件,信息中心跨部门向各个岗位即时、同步传递服务信息,员工们立即围绕服务任务统一行动,谁都没有理由去拖延,由此达到高效率高品质地完成客户服务。同时,部门之间、领导和员工之间、不同岗位人员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沟通交流和相互评价,并通过客户反馈来引导员工改进服务。最重要的是,人有了同一个方向,就是一切以服务为目标,没有掺杂个人利益,这让的“服务文化”更加干净、彻底。
是不搞卖墓有多少回扣这类奖励制度的,因为在我们的服务中,员工是自觉自愿地去帮助别人,安抚悲伤的客户,让他们放心地把逝者亲人安放在。我一直认为物质奖励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方面是,在工作上积极努力了就会获得个人利益,不好的一面是,掺杂个人利益容易让服务走偏,有利了往前冲,无利可图就不干,你买墓时我提供服务是正常的,那以后客户祭祀来了我为什么还要服务?
我们都知道,公墓行业销售很关键,也都很重视,但在服务上容易出现利益上的短视。接待购买客户时周到、热情,这方面在整个行业都没什么差别,可是以后呢?如果单从经济效益考虑的话,利益的发生也就几天时间,人们来看墓、选墓,然后安葬,而后的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客户可能只是每年来一两趟祭奠自己亲人,不会再与企业有经济来往,那么企业还应不应该提供服务?我观察个别公墓时发现,卖墓区整洁、干净、漂亮,但卖完的一部分就放在一边,没人打扫,这时候我就想,我们绝不能做这种短视服务,不然对逝者和客户都是一种不尊重。
所以我提出,服务到永远。销售技能上,员工未必占多少优势,他们年轻、单纯,没有阅历,最大的“技巧”就是真诚,有时甚至真诚到天真,这挺好,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不但销售时提供周全的服务,祭祀接待、维护逝者家园方面的服务也要跟上,这样,才能够脱离只为眼前利益的低级目标,做到真的爱客户,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
其实说来说去又回到了队伍建设方面,除了合理的部门设置,这个队伍还要具备爱的素养和爱的能力,不然肯定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组建应届大学生团队的原因,因为他们像白纸一样干净,更容易接受和承载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有一条相对完善的服务链,以这个服务链为基石,进一步提升“服务文化”的高度,就需要不断地折腾,不断地创新。
“折腾”出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前面我不断提到“折腾”这个词儿。其实这是我们服务发展这么多年的真实写照。
关于服务,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别,广义系统包括如何选择人才进行队伍建设,如何让大爱的企业理念深入到每一个角落,狭义系统就是抓住每一个细节,尽最大力量满足客户需求,这又包括,客户提出来的去满足,没提出来或者表达不出来的,我们去挖掘并且去满足。
应该说,只有抓好了狭义系统,才有可能更好地建筑广义系统。而狭义系统是非常琐碎的,小到每天各部门举行班会,不厌其烦地讨论怎样改进服务;中到如何抓住网站上的客户反馈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服务;大到大家一起研究创新的产品或者程序,并且去实施。这对员工和企业的人才、精力、时间和财力都是一个考验。而恰恰在这方面不惜一切去投入。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是慢工,是耐力,是折腾,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执着。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服务尤其是创新型服务更是如此。
一直在强调“站在客户的角度主动创造价值”,这个“价值”说白了,就是给客户最大的便利。现在客户感受到的一天的欣慰,对我们而言是长时间的“准备”;感受到的一分钟的便利,是我们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的技术攻关才达到的。
例如远程祭祀,我们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投入上百万,铺设电缆,引进机器,一遍遍测试,就为了的客户从外地甚至国外就能“面对”自己亲人的墓地诉说自己的思念;
例如“迎灵车”,这是我们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看起来很简单,一辆车投入30多万,上个牌照,就行了,只是背后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没有高利润,车厂是不愿意跟你合作为你改装车辆的,但这一块儿只要有财力还不算难事儿,难的是牌照的手续问题,因为从未有过这类车型,所以需要国家多个部委批准。这个就有很大风险,按照规定,必须先有车才批准,但一旦批不下来,30多万就打水漂了。一年时间,一趟趟跑北京报批,好不容易手续齐全,又赶上车厂改制,差点儿取消了合作,我们又一趟趟去谈。整整三年后,当我们开动5辆崭新的“迎灵车”去接那些抱着亲人骨灰盒的客户时,就知道,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再比如我们推出金樽馆轿。原来的礼轿扛在肩上,走正步没问题,但走礼步有困难,因为轿子太沉。走正步在殡葬礼仪上没什么不对,但我们想到,这种步法砸地有声,容易惊扰灵魂,一般国际上用的是礼步,礼步需要腿部高高抬起,轻轻放下,所以我们决定启用金樽馆,改走礼步,以示对逝者的尊重,让灵魂得到安宁。为了让礼步走得完美,礼仪部员工早晚都进行“魔鬼”训练,不怕风吹日晒,不怕累得趴不起来,就为了让逝者走好最后一程。
又比如网络服务,整整8年时间,从最开始的一个人,只是简单发布企业咨询,到现在11名专职员工,全方位为客户提供预订车辆、办理手续、网上交费等服务,其间人、财、物方面投的入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完的。这一块儿我在下一章中将重点论述。
我举的这些例子,只是我们深化服务的一部分,从这里就很明显可以看出,做这些事情我们只有投入,没有所谓的经济回报。看起来是自找麻烦,但自找麻烦的结果如果会给客户带来越来越多的便捷,那就是值得的。
这就是我们服务的重要价值所在,从企业到员工,先想到客户,自觉主动地去做对他们有利事情,从而让客户有归属感,从心底里的真正认可我们,最终形成客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性循环。
人民网转发:http://www.022net.com/2013/3-24/444523342434498.html
北方网转发: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3/24/010778849.shtml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