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疲惫地从上海采郭敬明回来,胖艳正在办公室,她蹭到我旁边问我:郭敬明是同性恋吗?我快速反应:是。她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回答:因为他对我没兴趣。
胖艳显然认为我糊弄了她,悻悻地回到座位上,这时她的医疗热线响了,她气势汹汹地接起电话,我听到她张狂的声音:没治了这病……嗯……不行,我觉得不行……嗯……
我骇然地回头看她,我说你不能这样草菅人命,你又不是大夫你凭什么这么说呀,给人介绍一家医院不就行了?胖艳瞥着我问:你告诉我癌症晚期到哪儿能治?说实话有那么难吗?
这实话说的,已经接近战争的残酷了。
我认为说实话的人一般没什么好结果。
最近我成了办公室被攻击最多的人,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PPLIVE每天都特别显眼地播放着“团长”。周围同事都说不好的时候,我说好,挺好的,我觉得真的很好。大姐一看到我这样就来气,她问我:你不就喜欢段奕宏吗?那个男人有什么好?
这提醒我了,我立刻去翻找段奕宏的联系方式,找到以后像中了病一样跟大姐说:我要采访他,就采!一定采!不采不行!
这句话惹恼了磊子,他随即在他的专栏上写了一篇文章:《团长,我不喜欢行吗?》矛头直指向我。他还说他没看懂剧情。转天我们碰上,他看见我就溜着墙角往外走,我一把拽住,笑容满面地问他:哪儿没看懂?问我!
我的厥词是:说没看懂的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高明。
有一天晚上我去W总那儿签付印,W总笑咪咪地看着我要说话,我立刻可怜兮兮地求他:您别跟我说“团长”行吗?别说不懂行吗?
不过磊子的文章引起了老总的关注,指示做一场关于“团长”的论战。而我不幸首当其冲,成了“团粉”的代言人。这是说实话的下场。
附今日新报采访:
团长大讨论(一)
团迷力挺 真男人有看头(图)
新报联合天津网展开“‘团长’大讨论”后,引起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响应,“团迷”和“团黑”针对该剧展开了广泛讨论。新报记者昨天采访了一位“团迷”代表——文字工作者白冬冬,她已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将“团长”全部看完,对该剧推崇备至。同时,“‘团长’大讨论 ”仍将广泛征集意见,您可以通过“团长”热线、“团长”邮箱和“团长”短信与我们互动。
记者:喜欢“团长”的都自称是“团粉”,那该剧究竟好看在哪里呢?
白冬冬:故事好,演员演得也好,最重要的是该剧能让观众感受到激情和希望,这些东西在时下很少有。“团长”中的人物形形色色,给人感觉很鲜活,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男子汉。
记者:有观众说该剧看不懂,你对此如何理解呢?
白冬冬:可能是因为节奏慢吧,但连着看还是能看下去的。我觉得大多数观众是冲着《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去看“团长”的,出发点没错,但这两部戏在故事和背景上没有可比性,人物配置也全然不同,有观众看了两集“团长”后感觉失望,也很正常。
记者:“团长”跟以前播过的同题材电视剧相比,怎么样?
白冬冬:很多军旅题材电视剧都看着过瘾,但感觉不真实,不像“团长”这么震撼,真实感这么强烈。
记者:能举个例子吗?
白冬冬: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战争放中间,荒诞放两边”。“团长”表现战争场面时不是一味地惨烈,士兵们也没有表现得特别英勇。而且他们一起生活的那些场面还很轻松,语言也有意思,看了很想笑,然后突然又一转,又回到战争场面。这样来回穿插,不会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战争的残酷中,该剧有很多线索,看着特别好玩,比如三堂会审龙文章那段。
记者:你最喜欢剧中的哪个人物呢?
白冬冬:烦了、龙文章,还有迷龙、蛇屁股、不辣,包括小醉都很可爱,阿译也很有趣,每个人物都很鲜明,很难说最喜欢哪个。
记者:有的观众说,“团长”看不出来谁是主角,像一盘散沙。
白冬冬:如果电视剧拍得好,究竟有没有主角,没人会在乎这个,好看就行了。我觉得观众不应该考虑这些,“团长”是部好剧,以前此类影视剧都表现得一本正,“团长”则极大限度地表现了人性的光芒。
记者:人是血肉之躯,也有爱恨情仇,不可能生来就是英雄。
白冬冬:像“团长”里表现的——士兵们会互相猜忌,互相争斗,到最后饿得要命时大家一起找吃的,然后一起分,有苦一起承担。烦了被抓的时候,大家就去救他……兄弟情就在这些潜移默化的细节里慢慢升华了。
记者:这也是“团长”人物可爱的地方。
白冬冬:可爱是因为他们的亲切,还有他们的豪情,这种感觉在李云龙身上找不到。既有李云龙式的霸气,同时还要在逆境中能伸能缩,这才是男人。比如他们被欺负的时候不吭声,就是低头被人打,真到打仗时,他们能冲上去抗击鬼子。能向前冲的未必是男人,能伸能缩的才是真男人,“团长”里的这帮人,是我看到最牛、最满怀豪情的一群汉子,他们才是真男人。
新报记者 张侠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