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马蓓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电视台编辑房看一下小铁的样片,我回绝了,我说我相信小铁的能力。
转天,她告诉我,片子审过,然后问了一句:真有那么好吗?为这个,我可犹豫了很久呢。
我一本正经地说,有时间你自己去看吧,语言有的时候挺无力的。
晚上放完专题,小铁的电话紧接着打进来,他先是解释了一下专题中间过长的广告,说早知这样,他会考虑片子的断点问题,不然不会这样不连贯,然后感慨起来,说还有好多想说的,例如雪飞说起爷爷的事情,李娟的情深义重,张总对团队的热爱,以及对殡葬文化的认识……可惜,时间段就那么长,让他舍弃起来格外艰难。
我能理解他这种艰难的取舍。就像科教频道的窦勇,第一次拍摄失败,第二次再去,没有采访到张总,他拿着前一次的带子,试了20多台编辑机才切出来十几秒的张总图像。他跟我说,不是因为咱们关系好才这样,实在是我舍不得放弃这一块儿。
估计小铁也是这种感受。
小铁是一个极其敬业的编导,在此次采访前,他就跟我有过一次长时间的深谈,他的顾虑是,他从来不知道墓地是什么样子。采访后,他说: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干净的一个地方,和一群那么干净的人。
干净,应该是个很高的评价吧。前一阵儿我迷恋日本电影《入殓师》,一个大提琴演奏者,转而做一名为逝者送行的入殓师,面对周围不理解也不屑于理解的亲人和朋友,这位入殓师还是以他用演奏大提琴的最完美动作和最投入的情感让一个个逝者有尊严地离开。最后,当他的妻子骄傲地跟别人说“我丈夫是入殓师”时,我的眼泪瞬间流下。整个影片的风格,就是一尘不染的。
这是视觉冲击带给我的震撼,如同这次专题给我带来的震撼一样。
小铁用文字无法表达的画面,一段讲述、一处细节、一个眼神、一汪泪水,生动地再现了人对生者和逝者的深重情怀。
这是我从未体会到的。那么熟悉的这些人,那么快乐的这些人,那么孩子气的这些人,在这个没有任何渲染和煽情的专题中,真实地、感同身受地、掏心掏肺地展示了他们这个特殊职业的高尚和清新。这种视觉冲击凝聚了一种气场,一种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最本真解读的气场,一种能让生者安心、逝者安息的气场。
这需要用心去感受。
从这一点讲,雪飞和李娟的眼泪显得格外珍贵。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