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老子的神奇传说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老子的神奇传说         发布日期:2024-12-07          查看:1430

   中华大地现在形成了一股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热潮,百家讲坛从《道德经》、《论语》开始就讲个没完。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读老子,不知中华文化”。我没事时也找出了老子的《道德经》琢磨起来。我以前也看过《道德经》,但那只是浏览一番,没有琢磨。这次一琢磨,还真被它深深吸引住了。《道德经》5000多字,共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 篇德经,合为《道德经》,简称《老子》。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正在琢磨写点《道德经》的学习笔记,可先整理出了一篇“老子的神奇传说”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那里面那个将孙悟空扔进八卦炉中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太上老君就是走上神坛后的老子。太上老君就是道教所信奉的神。虽然他被后人供为神,但他一生都追求真理,是个无神论者。

    民间传说他的出生就很离奇,据传一日老子的母亲李氏在河边洗衣服,正又累又渴时,见上游漂来一个黄橙橙的李子,于是便拾起吃下,不想从此便怀上了身孕。81年后(大概推算时间在公元前571年)的农历215日,天空忽然电闪雷鸣,怀孕81年的李氏终于在一棵李树下生下了一个奇特的婴孩。生的时候,因为怀的时间太长,不能正常生产,李母就来到李树下,割开左腋取出。因为这个孩子刚生下来就是白眉白发、一副小老头的模样,人们就叫他“老子”。老子真名李耳,字聃。 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呢?据说老子被生下来时,他父母一看,一对好大的耳朵,于是就起名为耳,姓李,就叫李耳。药山的道士说,老子出生后天空中下来九条青龙亲自为他沐浴。 
   
老子生存年代的初期是公元前6世纪的周朝,正值中华大地百家争鸣、弱肉强食的年代。老子曾在周王朝宫庭做过文职工作,相当于今天的记录员。当时大臣们面见皇帝是不能坐的。老子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就准许他可以靠着殿内的柱子作记录,当时称“柱下使”。所以今天所有的道教观内都能找到一根铁柱子,就是这个来历。道士说这根铁柱叫做“赶山鞭”,是缘于这样一个传说,说当年中原大地处处都是险峰高山,老子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铸成一根巨大的铁柱,朝向大山“叭!叭!叭!”的抽了三下,只听“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山崩地陷,从此中原大地一马平川、畅通无阻。所以后人把这根铁柱叫“赶山鞭”,因此老子也成了冶炼业的祖宗。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王子朝逃往楚国,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他,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李”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很敬重老子,将老子比做“龙”,用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琢磨。孔子感慨地说,鱼能悠游于水中,鹰能翱翔于空中,既能潜游于水中,又能腾飞于高空的就是龙。我所见到的老子,其学问、胸襟与智慧,犹如上天入地、无所不至、悠游自在的一条龙啊!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打下了奠基。 

   
 
公元前492年的一个周末,年近百岁的老子骑着一头青牛由东向西行来,站在不远处函谷关上的人只见东方升腾着一团紫气向这边飘来,断定必有贵人经过。不久身穿紫袍的老子就到了函谷关,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预示着将有贵人前来。县令将欲西隐的老子苦苦留下,就在这里,老子写下了他的著名传世宝作——《道德经》。2世纪中叶,一个叫张道陵的小官吏见到了这本书,如获至宝,奉为圣书,将老子称为太上老君,便创建了道教。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今天在中华大地已广为流传。老子的《道德经》也成为中华文化的起源和标准。自从十九世纪中期《道德经》被译成法文在法国发表到现在,全世界已经有四十种语言的版本了,
除《圣经》以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道德经》成为外国人研究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重要读物,当然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