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孝几日,听来无数影响终生、关乎生死的成长故事,其中不乏传奇色彩。
见到童童我知道什么叫万千宠爱集一身,大哥也是长孙,我想那个时候大哥肯定也是这种待遇。大哥一出生,爷爷奶奶喜得长孙爱不释手,主动承担起了照顾长孙的责任。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照顾下,大哥也是一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
可突然有一天活泼可爱的长孙蔫儿了,高烧不断,当地医院解决不了,必须立即转院。转院必须得到30公里以外的医院去,现在看来30公里小意思,那个时候车少,如果没有特别着急的事情,要到30公里以外的地方通常都是步行。可大夫说了,长孙等不了步行到医院了,老两口抱着长孙到107国道边开始拦车,拦车并没有那么容易,有拦车不停的,有停下来不愿意带的,最后爷爷一狠劲儿,拦着一辆货车一停下来,领着抱着长孙的奶奶就往车上挤,老两口连哭带央求,求司机救命。
碰到好心人了,司机开着车一路狂奔把长孙送到医院,长孙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爷爷奶奶每提起这个段子就念叨这个好心的司机,当时忙慌乱都没有留下司机的联系方式,只能默默祝愿这个好心的司机一生平安。
回家老友相聚一展歌喉,一不小心就会迎来掌声一大片。回家跟妈臭美,妈又开始上感恩课,云云明天上大舅家看看去。
小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认生,谁抱都可以,还还以人一脸灿烂的笑容,妈妈对我评价是,这孩子一天到晚的笑多累得慌。(哎,原来我现在这一脸的褶子是从幼儿时候滋养的)。三个月的我对着大舅嘎嘎笑的时候,大舅笑容僵了,他发现我的舌尖连着下腭,舌头根本无法翘起来,直接影响到说话发音。
妈妈抱着我去附近的诊所,在当时的医疗水平,所有的医生都给出一个答复,这样的手术应该在出生10天之内做,都三个月的孩子了,不敢做,怕有生命危险。妈妈哭了,抓心挠肺地怪自己太笨,(其实那个时候妈妈也不过23岁,哎,年轻的妈妈不易呀)。哭哭啼啼抱着我四处寻医,最后由一个大胆的女大夫一剪刀搞定。妈妈说,如果因为她责任心的问题让这么好的一个闺女讲话不圆,那她就不活了。
妈妈,让您受惊了。
小泉最异于我跟大哥的就是,小泉有一身黝黑肤色。
出生一个星期的小泉,能吃能睡但是全身冰凉、发乌、发硬。带过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一些经验,觉得不对头,爸爸骑着自行车带着母子俩去医院一检查,是硬皮症,小泉需要立即进入保温箱。住院费用50元,爸爸身上没带钱,再说了,即使带了也没有50元,那个年代一个月工资才20几块,爸爸要养这一大家子,基本上也是月光族。妈妈说这里要感谢一个叫做李镇长的,李镇长与爸爸是在农行办业务的时候认识的,并无太多深交,可当他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立即掏出50元,让小泉先住院。
院是住了,可又遇到麻烦了。镇里已经停电好几天了,医院也不例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电。爸爸妈妈不知所措了,抱着小泉边祈祷边朝保温箱的房间走去。各位,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刚把小泉抱到保温箱边上,啪!来电了!爸妈医生护士都欢呼,小泉在第一时间睡进了保温箱,在保温箱治疗一个月后,小泉恢复健康了,该从保温箱里抱出来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候。刚把小泉抱出来,啪!又停电了!这时所有的人都惊了,说小泉命硬、命好,搞不好是什么什么星转世来的。
因为小泉太黑,爸爸说小泉是外星来的煤炭转世。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父母,有父母的艰辛才有儿女的健康成长;同时献给天下的儿女们,成长不易,孝敬才是硬道理。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