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死亡是最大的平等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死亡是最大的平等         发布日期:2024-12-07          查看:1431

死亡是最大的平等

清明,一个回避不了的字眼是死亡,它把一个时间特定为墓祭,让生命面对死亡而思而想而感叹,称清明为“坟茔教育”,并不为过。

倘一个人能把死亡读懂,生命必然充满舒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死宛如诞生,都是隶属于生命的。正如走路须提起脚来,也须放下脚去。”生死喻为提脚放脚的轮换,平常的不能再平常。死亡不仅不沉重,还蕴含着生命至深的哲理,一位英国哲人这校理解---死亡是最伟人的平等。

丰子恺先生把世间最伟大的建筑划分为5个阶段,在埃及时代,最伟大的建筑是坟墓,在希腊时代是神殿,在中世纪是寺院,在近代是宫室,到了现代是商店。为什么古埃及国王建造如此之宏大的坟墓(金字塔)?无非是想在死亡之后依然乐享年前的奢靡生活。和金字塔可“媲美”的中国首推秦始皇陵了,据推测这个封存两千年的坟墓一旦打开,一定会让全世界震惊。然而,从皇家的陵,到王爷的园寝到平头百姓的土坟,都埋葬着同一主题,那就是死亡,死亡是世间最伟大的平等。

死亡是生命个体享有的唯一的一次,无伦官爵多高学识多深。死亡的不可回归性,使之充满神秘,也让人充满侥幸。历史上两个皇帝在这方面折腾得最凶。秦皇汉武雄韬伟略绝代英才,然而没体悟到“死亡的平等”。

秦始皇特想长生不老,求仙药觅方士,这么一位统治国家的铁腕物,让方士骗得不亦乐乎。白居易有诗讥讽道:“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山中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蓬莱今古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汉武帝在这方面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求仙几十年,甚至记载汉武帝曾见到王母娘娘,并送他几个三千年才一结果的仙桃,即便这样,汉武帝仅活了70岁。此后明朝的嘉靖皇帝也幻想修练长生,和道士朝夕相处,把朝野政交给宰相严嵩父子,弄得朝野民怨沸腾,正如民谣唱的:“嘉靖,家净,家家皆尽。”不仅没挡住死神,反而赔进整个国家的财政民生。

死亡是人生一次平等,地球生物不能过多占有它也不能逃避它。春秋战国时齐景公到郊外牛山游玩,眺望都城忽然伤心而哭,说这么好的江山我一死全抛闪了。宰相晏婴却在一旁笑,说人都不死哪来的我们啊。美国总统林肯讲:“死并没有丝毫可怕之处,假如现在能够很自然地死去,我甚至认为是很值得庆幸的事。然而我既然也来到人间,所以我认为我也有实践某种生存意义的义务。”较之林肯早生一百多年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也讲:“死不足忧,所忧者,死而无益于世。”

把死亡看得平淡,是因为死亡的几率很均等,一人一次;同时死亡也像“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一样,逃避不了的。人的本性“不患寡,而患不均”,面对最伟大的平等“,确应以平常心待之。

清明节,直面死亡,但不是死亡的节日,而是生者对生命思考的日子。我们都不是圣哲大贤,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每天的生活其实都是在品味和实践着生存的意义。死亡不是黑色,也应该像清明节一样,孕育着新绿铺展的明净。死亡是生命的转化,是生命的更新,唯有见到死,才更感生命的珍贵。生命分配给每个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从生互相递接着生命,像不像传递中的奥运圣火,把“圣火”拿在自己的手中,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跑完自己的“那一段”,生命之火不会熄灭,多像清明坟墓前的香烛,记忆和思念正在绵延,生者和亡者都在体悟人间这“最伟大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