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缅怀先人,既是民族习俗,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年来个别地方扫墓名堂越来越多。有人请大仙巫婆为祖宗祈阴德,为子孙求荫庇;有人出售小纸人,而小纸人又大都是时髦女性模样,说是要“奉上几个给老人家浪漫浪漫”;有人嫌冥币不够,还制作“存款单”,“存款单”开户银行的行长和副行长竟是玉皇和阎罗;还有的人,为表“孝心”,不惜占用耕地,并花费成千上万元来整修改造祖坟……据调查一个家庭一次扫墓所需祭品花费的幅度在150到450元之间。
由于封建落后的思想在一些人的脑中根深蒂固,所以一到清明,随处可以看见烧纸钱、烧冥币的一些不文明的方式。还有一些人认为,先人活在世上享受的和没享用的,在“阴间”也一样不能缺,这种扭曲的虚荣心和奢靡欲在作怪,使得我们的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
清明悼念自己的已故亲人,这是一种亲情,也是一种传统,对此我们要保留,但同时又要去除传统之中遗留的、迷信的、不科学的祭扫方式。我们要倡导文明健康、符合时代特点的祭拜方式,让人们祭拜祖先的传统习惯和善良愿望得到充分表达。
例如,用鲜花祭奠先人,不烧纸钱不放鞭炮,一束鲜花献墓前,既文明庄重,又典雅,更安全,不易发生火灾;海上祭扫,在海面上凭吊,将对先人的哀思寄托浩瀚的大海中;植树祭扫,栽上纪念树苗,对先人的思念从生机勃勃的绿树上得以延伸;网上祭扫,在网上纪念馆,把对先人的悼念存放在空间无限时间永恒的虚拟世界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百里千里之外的人们,清明节这天,可携带妻子儿女到郊外或在家摆设祭祀贡品,望家乡遥而祭之。这既可免去长途奔波劳累,又可避免“公车祭祖”之风。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