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传奇之2001年(连载二)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传奇之2001年(连载二)         发布日期:2024-12-24          查看:944

回望曾经走过的历程,不是为了祭奠远去的岁月,而是一种自知、自信和自觉的提升。

之所以把时间定格在“2001”,因为正是从那一年开始,迈向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之路。

几个月时间,在走访公墓总经理张昕及周边相关人物的基础上写就此文,用连载的形式发表出来,以飨关注、关爱的朋友们。

 

 传奇之2001年(连载二)

——献给公墓十周年

 

接手  对真正肯于负责任的人来说,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环境下做出正当之事。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在相对较好和相对不怎么样的事情中选择前者,没有绝对有效和安全的准则,只能先放下思考不顾质疑身体力行地去做。 

只想有好人缘

2000年年初,武清民政局局长穆桂江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选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尽量安全顺利地关闭,不要捅出什么娄子。

但是“名声在外”的成了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的地方,没有人敢去逞这个英雄。

穆局长听说过他的局里来了一个叫张昕的新人,但是身份相去甚远,基本没有打交道的机会。

这时的张昕,刚刚从原来的大碱厂镇调到武清民政局,从科员到科员,没什么大的变化。尽管之前因为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地完成了扯皮多年的乡镇企业改制任务,并且即将被提拔为镇经委主任,在公务员制上属于副处级干部,但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太太,他申请调到了家门附近的民政局。

他对级别的高低没有太大的欲望,在部队干了十几年的生产经营,很苦也很有成就感,等到转业,他很认真地回顾了一下他的军队生涯,发现很多年来他一直做着金钱的奴隶,光想着怎么赚钱了,这让他的感觉很不好,所以他给自己未来生活的定位就是,有一个社交的位置,再围拢一个好人缘。足够了。

他被分配到了民政局殡葬管理所,一报到,局里就让他管理公墓。这里说的公墓是新公墓,需要他拿出一套全新的方案。他做得挺投入,规划布局、土地评估等都一一去设想和落实。他想表现得好一些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同。

但筹备新公墓的工作半路夭折,就在他干得劲儿劲儿的时候,有领导找他谈话,要他把这个位置让出来,让另一个人来做这个新公墓主任。这大概算是照顾老同志,因为在公墓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待遇是不一样的。

那一年,政策规定,正科53岁要退居二线,新任公墓主任正在这个坎儿上。也就是说,这个主任还没展开什么工作就退了。而那边,有个老公墓主任,也到了退休二线年龄,但还苦守着,正等待着上边来人清算债权债务,然后关门了事。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担任公墓主任的人,这个人既要筹备新公墓,还要负责的顺利关门。

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位置,没人愿意来担当这个职位。原本备选的一个人为了躲避这件事儿,干脆换了岗位。

这时候,被晾在一边的张昕正很悠闲地做着自己的公务员。这也是他最放松的一段时间,虽然非常短暂,只有三个月。

在这个短暂时光里,他有意识地跟周围的人大量交往,大家一起吃饭、唱歌、洗澡,都是他掏腰包。广交朋友成了他那阵儿的核心事情。他觉得这样很快乐,大家都没什么大的利益冲突,高兴就好。

“这不是一般人,他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很明白地恰到好处。他让我们觉得跟他在一起绝不会吃亏。”那段时期经常跟张昕一起消磨时间的一个民政局员工这么评价张昕。

无心插柳地,这也为他不久后得到提拔奠定了人缘基础。

后来当年的武清区民政局局长穆桂江在解释提拔张昕的原因时也强调了这一点:“在民政局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搞好关系,说明这小伙子不错,提拔他不会有障碍,另外,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个人去整理一下,这事儿我已经很头疼了。”

事实上,穆局长盯上张昕另有原因。2000年中秋节,穆局长去当地部队慰问,闲谈中,部队领导忽然提起,说我们这儿有个人现在在你们那边,他有个外号叫挣钱机器,当年在部队做生产经营非常拿手,还曾被授予“生产经营先进个人”。

被确定新身份

急需人选的穆局长回来后立刻打听这个“挣钱机器”,不久他召见了一脸悠闲自在的张昕。

穆局长的表情却非常凝重,这让气氛显得压抑而沉甸甸的。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张昕你知道为什么你只来民政局几个月,就提拔你当科长吗?

张昕预料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但他没有太紧张起来,不过是关闭一个企业,没有那么难,跟企业打交道,是他最拿手的。

在此之前,党组已经开会通过了张昕担任公墓主任的事情。主管副局长找他谈过一次话,让他考虑考虑。张昕考虑了一个星期,主要是做通家人的工作。太太周建萍坚决不同意,理由从现在来看很可笑。

“他去干公墓我怎么跟朋友说?他犯什么错误啦?他跟我说好了是好好过日子的。”周建萍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还是非常清晰。她哭闹了一晚上,第二天接着闹。张昕没辙了,去征求岳父的意见。得到岳父的支持,才算勉强通过了家人这一关。

等到了穆局长谈话这一关节,张昕担任公墓主任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

穆局长始终没有笑容,他交代给张昕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把的债权债务搞清楚,因为公墓的管理很不规范,大多是体外循环,例如进一批3万元的货,给供货方一个欠条,但这3万元不在账上,帐是平的。

等后来张昕接手,首先迎来的是乌泱泱一堆债主,每个人手上都拿着欠条,欠的帐有200多万。

这也是穆局长交代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中重中之重的一点,让他搞清楚到底欠人家多少钱,不能一会儿跳出一个来要账的人。因为的三任主任都有欠条在外边,这三个主任也都是干不下去,平均一年多就走人了。

第二个任务,搞清当时员工的背景。那时里有30多个拿工资的员工,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进去的,做保安的就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这样,关门时,一些人需要妥善安排,

老局长的这场谈话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简洁而枯燥,但仍然在张昕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以这么说,他过去一直在军队里负责生产经营,在风口浪尖上拼打了半辈子,闲是闲不住的。他到37岁才结婚,孩子比较小,原本打算金盆洗手不干了,不争权不夺利,有个好人缘,这就是他为自己下半辈子勾画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在机关无所事事了几个月,他还真有点儿不习惯了。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一直是嘻嘻哈哈的样子,但失落感经常敲打着他,在局机关里他只是一个小科员,不会有人把他当回事儿。他刚去机关时,一个年纪轻轻的后辈经常指挥他:老张,打水;老张,扫地……

这些他可以慢慢消化掉,可对于一向务实的他来说,看着殡葬所里的工作也让他着急,在他眼里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现实中却弄得很复杂,惹出一些乱子出来,擦屁股的都是他。作为一个底层员工,别人解决不了的他能解决,不是什么好事儿,肯定遭人嫉恨,总是时不时有人跳出来让他不舒服一下。

所以这次老局长出面找他谈话,他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也许这是一个施展的机会,但即使这个时刻,张昕还是懵头懵脑地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张昕把殡葬行业看的很简单。在他的概念里,公墓就是坟场,长草萋萋,荒凉落寞,这是当年给他的第一印象,他也认为这没什么不正常的。

只想有个好人缘的张昕,从他答应老局长担任新公墓主任那天起,事业完全转了一个轨道。他不知道他将面对的是一个什么局面,不知道这个局面处理起来有多难,更没有想到,他从此会与结下不解之缘。

(下集预告:“装傻”与“赶走1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