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爷魏巍走了,他躺在追悼大厅的中央,表情平静,像无风的湖面,身上盖着党旗,枕边是他一直舍不得戴的崭新的军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矗立在追悼会大厅门前的广场上,在细雨中打着“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的横幅,一打就是两个多小时。
姥爷从2007年夏天为了疏通胳膊上的一个小小的血栓而住院,又查出肝脏有问题,之后的日子在医院度过,一直也没有回过家。姥爷一生都在学习,是个爱书之人。就在他生病住院期间,始终坚持读书看报。有一次他让我的母亲给他找一本《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与美学》,母亲回家后东翻西找也没有找到。就对姥爷说那本书可能没有了。姥爷对母亲说:“在我的左数第三个书架上,上数第二层左边就有,是一本紫皮的书。”母亲回家按照姥爷的描述,果然找到了。
后来他卧床,精神状态也不好,时常昏睡。但只要醒来,他就让家人抱住他的头左右晃一晃,抓住两个胳膊“拉一拉锯”,而且突然开始爱吃冰棍儿,他说这样能让他醒来。而后他就拿着材料或报纸在病床上阅读。2008年出版的新书《新语丝》和《四行日记》分别收录了他近年创作的散文、杂文70余篇,以及1952年赴朝鲜战地深入采访、1965年与巴金共赴越南战地采访、两次重走长征路而写下的作品。两书共计数十万字的文稿校对工作,全部是他在病榻上完成的。
就在姥爷去世的前一天上午,他还要我给他读了两篇材料,都是关于中国法制建设的。随后,又让我给他读了他的友人为他写的一篇作品评析,之后又把当日《参考消息》的标题读了一遍。我粗略算了一下,那天为他读的材料大约有5000字左右。下午,姥爷始终在昏睡,醒了之后,指了指电视,家人知道那是他想看奥运比赛,于是把病床搬到离电视不远的地方,把病床摇起来,让他看电视。在看到羽毛球比赛中国队获胜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姥爷的嘴角有一丝笑意。
次日早晨6点多,我被母亲的哭声惊醒,跑到病床前一看,发现姥爷已经昏迷了。从医生赶来到晚上姥爷去世,相隔十几个小时。
晚上六点多,我把姥姥接到医院。自从姥爷住院以来,从未在别人面前流过眼泪的姥姥,那天哭了,哭得很伤心,她握着姥爷的手,说:“老魏,咱们回家吧。咱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姥爷回家了,在分别了一年多之后,他终于走上了回家的路。8月25日,我和父亲捧着姥爷的遗像穿过姥爷经常散步的那片柏树林,上午十点的阳光穿过树梢照在姥爷的遗像上。还是这条路,还是这样的阳光,姥爷和他的家人却天人永隔。
“姥爷你几岁了?”“我65啦!”“啊?你都那么老啦?”“我不老,我还抱得动你呢!”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很多往事,想起了在我六七岁时问姥爷的那些幼稚的问题,还有姥爷跟我说的那些话。
“姥爷,什么是作家呀?”“作家就是为人民写文章的人。”“那什么是人民呀?”“人民就是劳动的人,就是那些让我们幸福的人。”
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民,姥爷却走了。他教我自己洗澡,教我自己洗袜子,给我写认字卡片教我认字,教我下象棋,教我练毛笔字……我当上记者的时候,他教导我一个有人民性的记者才是好记者。如今他又教我如何面对没有他的悲痛,可是我学不会,我永远也不可能学得会。
姥爷和姥姥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人,深知好日子来得不容易,所以在生活上十分简朴。我当时戏言我家也有“四旧”,姥爷的衬衫,领子磨破了换个领子接着穿,此为第一旧;姥爷的布鞋,底儿都快磨穿了还在穿,此为第二旧;姥爷的袜子,到处是补丁,那是第三旧;还有第四旧,是姥姥的背心,后面全是窟窿眼,洗得像豆包布一样薄。他们穿着朴素,家里的家具也是一样。电视柜、沙发和饭桌基本都有20多年的历史,与我的年龄相同,而衣帽钩以及几个书柜则都算得上是我的兄长或叔父辈的。
过着这样简朴的生活,人自然清心寡欲。姥爷几乎把全部的时间用来写作和学习。有时我下班回家,看见全楼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姥爷屋里的灯还亮着,台灯的光透过紫红色的窗帘,照在窗外洁白的玉兰树上,给人一种特别踏实、温馨的感觉。
除了散步之外,姥爷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春秋季节,家人驾车带他到郊外转转,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情。姥爷特别偏爱红叶和青松。每当看见这两样景物的时候,他都能站在原地欣赏好半天。他对我说,他离开朝鲜的时候也是深秋,山里到处都是红叶。朝鲜的山坡上长满了青松。我还想让父亲拉着姥爷到门头沟的妙峰山去看看那棵他曾赞美过的不老松,但是,他再也去不了了。
姥爷一生著文无数,最著名的莫过于《谁是最可爱的人》,但在我的眼里,最可爱的人就是姥爷魏巍。
原文链接:
http://newspaper.jwb.com.cn/bhzb/html/2011-03/31/content_638969.htm
2011年清明,天津市公墓与《渤海早报》主办“清明忆亲情”征文活动,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来稿须为追忆亲人、感念亲情之散文。
作品请发至邮箱zzxboo@yahoo.com.cn(标题中请注明“清明忆亲情”字样);或来函寄至: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358号今晚传媒大厦1005室渤海早报副刊编辑部,邮编300100。
我们将择优于清明前后刊登。来稿时间自即日起至清明节止。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