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次回家屈指算来不过月余,但在心里,似乎已经很久很久,想回家看看,并没有什么很充分的理由。
每次回家,和爹娘一起粗茶淡饭,我总是胃口好得如同少年。
晚饭过后,爹简单和我说了几句家常;娘开始抱怨城里的妹妹特意给爹娘买的两件衣服不合身,不适合农村,抱怨又花钱,肯定又买贵了,说还不如她自己花几块钱买块布自己做。
应该说,真的不是爹娘会过,是我们做儿女的长大以后离爹娘远了,摸不透爹娘的心思,也不掌握爹娘的身骨尺寸。这,或许已经是我们做儿女的失职。
最近这两年,我频繁往家跑,是因为我有了新的领悟:把年过六十的爹娘接到城里,是绝对不现实的事,爹娘的根在乡下,爹娘的呼吸在村里,把他们接到城里,未必是好事。在善待父母的问题上,我们依然应该提倡逆向思维,我们把手头的事情挤一挤,多往老家跑一跑,其实是最佳的选择。儿女常回几趟老家,同样是团圆。
虽然,这样做可能很费事,很费钱,但,毕竟,回家一次就能见到爹娘一次,这样的幸福,不是金钱所能交易的。纵然你有万贯,当你终于沦为孤儿,阴阳两隔的苦痛,你想再喊一声娘,未必还有人能答应。
有爹娘在,我们永远是孩子,有爹娘在,我们就有一个人生旅途的归宿,那个地方叫——家。家虽然只是一片屋檐和瓦砾,但爹娘在,家才在;爹娘走了的时候,老家没谁等你了,你还回来找谁?
世间有一群可怜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叫孤儿,很小的时候,他们不是父母意外伤亡,就是被爹娘狠心抛弃。我们常常把怜悯和同情无私地给予他们。其实,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们每个人都将早晚也成为孤儿,人到中年以后,这样的时刻其实已经开始倒计时。
当那一天终于到来,当我们无奈地沦落到孤儿的境地,心疼和痛心是无法与人分担的。
莫等到终于沦为孤儿。清明时节,跪到父母的坟前,哭声再响,父母也未必听得见,远不如分秒如金地加倍珍惜今天还能和爹娘相守的平淡日子。
作者简介:
何林 汉族,1972年3月生,山东嘉祥人。青年作家,八十年代知名校园诗人,电视导演,电视节目和活动知名策划人,浙江传媒学院山东校友会会长。艺考通网站站长,艺考通影视传媒培训虚拟课堂主讲。曾任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栏目策划、导演,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策划、山东电视生活频道播出主管。文学代表作品如《二月二,料豆喷喷香》,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播出,同名电视散文2000年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江苏省初中辅助教材《每日语文》初一上册P63收入该文。
原文地址:
http://newspaper.jwb.com.cn/bhzb/html/2011-04/19/content_647028.htm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