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恍然间,母亲已离开我将近九个月了。在这将近三百个日夜的时光里,对母亲往昔的追忆如影随形地伴我走过暮秋、挨过寒冬、度过盛春,又迎来炎夏,脑海中不时回闪着一段段对母亲不泯的记忆。
每逢寂寞倍思亲,更伤情。因为在这个暑气逼人的假期里,本该陪伴母亲徜徉河堤,小憩树荫叙说家长里短,听她不倦地追忆前尘往事,絮叨她的喜、她的悲、她的忧、她的怨、她的遗憾、她的憧憬……可就在去年那个寒意初露的黄昏,母亲却悄无声息地离去了。
母亲不在的那个春节,好冷,好冷。我的心蜷缩在刺骨的凛冽中,在漫天烟花的璀璨里凄凄地战栗。寂寥无助的星空,沉静、沉寂。满眼的灿烂是别人的欢快、别人的热闹。于我,无非是瞬间的繁华,一切都沉默在悲吟的冷酷里。在那个无雪的冬季,天,是那么阴霾,风,是那么刺骨。没有了那一炉炭火的温馨,没有了炉中烤红薯的香郁,没有了鸣笛壶不倦的“吱吱”声。那个冬天,我的手,好凉,好凉。再也没有人为我装好暖水袋焐热冰凉的手、为我冲泡好一杯滚烫的姜糖水暖暖易痛的胃,更没有人为我熬好一锅香甜的红薯粥驱散一冬的寒冷……
如今,又到暑期,那座曾伴我度过三十余载假期的老宅仍沉默于繁闹的街市。每每从它身旁走过,往事如烟。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的诗句对我俨然成为谶语。面对空悠悠的房子,面对相框中笑容依然的母亲和九年前辞世的父亲,我的心在哭泣,泪在恣肆,伤痛在加剧……
假如这不是真的,我会留下来多陪伴母亲,听她不倦地絮叨、回忆绵长的往事,诉说她坎坷的过去及经历的不幸;假如这不是真的,我再也不会心烦母亲因病痛而烦躁的情绪,也不会抱怨她带给儿女的“负担”。我会耐心地为她轻揉因痉挛而疼痛不已的腹部,替她捶打因关节炎而行动不便的双腿;假如这不是真的,待不久的秋季,我会陪母亲去“南翠屏”欣赏满眼的红叶——那片深秋最后的诗意;假如这不是真的,我会一如既往地陪母亲流连海河岸边,漫步青草满地的蜿蜒小径,倾听树林间知了的吟唱,宛如倾听一首生命之歌,一起期盼枝头秋的丰满、聆听鸟的鸣唱,我还会用自行车驮着母亲去浏览满街的热闹,看黄昏中的车水马龙,观夕阳下的落日余晖,赏仲夏夜星月的和谐及夜虫的呢喃,追寻夏日里那些旺盛的生命……
我多期望时光倒流,我会为母亲多留下几张对岁月无限眷恋的身影。忘不了“黄叶村”那个回眸间苍凉的眼神。那是母亲离世前的最后一个重阳节,也是我陪伴她的最后一次“畅游”。在一条“乡间小路”,我为母亲拍了张照片,它至今封存在我的相机里。我不忍去看,因为那会触痛我脆弱的神经,模糊我的视线。那是她在世间的最后一个留影。那个苍老的身影,眼中那一缕落寞,脸上隐约的苍凉与倦意,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定格,一幅永远不会褪色的图画。那是烙在我心底的一首隽永的关于母亲的诗:生似平淡,死如秋叶,默默为人,默默成风。
珍爱,永恒的那份爱,珍重,天堂的母亲,珍藏,一段如风的记忆。(文/张连红)
原文出处: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2-08/26/content_6737866.htm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