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肖像作品展”预计于本月底举行。
此次雕塑展是以天津公墓出版的《风流人物600年》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上为天津作出贡献的名人为素材创作雕像。35个作品的原型并不陌生。2006年第一届雕塑展时,熟读了《风流人物600年》。最初只是因工作要求,后来慢慢被那本书那些人所吸引。时不时还有些意外的收获。
文联副秘书长王永良:初次见面,看上去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企业家,面容白净清秀,举止稳健大方,显得敏捷而又干练。略显单薄的身躯,使你想象不到,他也曾是一名军人,扛过枪,立过功,受过奖。
这样的形容,人还是很容易想象出来,王秘书长描述的是局长。后来得知,局长非常不喜欢“面容白净清秀”这个形容。呵,也是,这个形容我还可以。
不过接下来王秘书长又写道:后来得知,他更是一位极有头脑的经营者。区区三年,他便使一个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变成了武清区的利税大户。在他身上,有着军人般的果敢,商人般的精明,文人般的儒雅。
“军人般的果敢,商人般的精明,文人般的儒雅。”这个描述应该更为精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人人熟知的《送别》的作者原来是他,来不及惭愧自己的浅薄,又屡屡见到:
“……李叔同不愧为中国话剧事业奠基人之一。”
“……在学习西方音乐和创建中国现代音乐体系的实践中,有两位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天津出生的,他们是李叔同和赵元任。”
“……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这是中国话剧的开端。出生在天津的艺术大师李叔同扮演了女主角玛格丽特……”
“……赵元礼与华、孟、严并称“津门四家”。李叔同书法更以其禅意淡远,独树一帜。”
“……李叔同,创立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是美术音乐艺术的开拓者和引路人。所作“学堂乐歌”开歌曲创作先河。他是引进和写作合唱歌曲的第一人。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世称弘一法师。”
……
一位充满传奇经历而又多才多艺的奇才。
由一个富家风流公子和文坛名士,变为一个剪掉辫子改穿西服的留日学生,变成一个西装革履佩戴金丝眼镜的报纸编辑,变成穿长袍马褂足蹬布鞋的教师,又在中年决然皈依佛门,以苦行僧而终其一生……
可以说,李叔同把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的角色,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不就是“近代的唐伯虎”吗?有所不同的是,唐伯虎没有出家。
李叔同给我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第一届“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雕塑作品展”时,见到了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蒋铁骊先生创作的《弘一法师》。
从容淡定,李叔同形象第一次闯入我的脑海,似乎开始清晰,继而又模糊。哼着那首百听不厌的《送别》,带着崇拜、敬佩甚至爱慕幻想李叔同的长像,蒸腾而不可捉摸……
回到现实,我必须把所有人物简介整理出来,呈现这些为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奇迹。
雕塑展要求以100字概括一生,长?短?
人的一生在时间长河里显得如此渺小,一个人,一些人能够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