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彭,下午家走(方言,回家)吗?”刚下完课,司机班的袁宝国同志就笑吟吟地收集着今日坐班车人员的信息,他说这叫充分了解自己服务的客户,是工作人员一道必备的攻关。
往往这时我是招架不住他这种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的。倘若我不回也总是会很不好意思地告诉他:“哦,今晚有事儿,你们先走吧!”(估计这也是他要的结果之一)但今天我得回去,所以很自然地又享受了一次袁师傅的服务。
陆续地班车上的人员差不多到齐,袁师傅却一反常态地将车内收音机音量调到了最低,一脸诚恳地对大伙儿说:“从今儿起我们班车向大家开展‘服务月’活动,望大家多提建议和监督!”话音刚落车内的同事们就大声叫好,气氛也恢复到往日的那种活跃程度。后排有同事发言:“袁师傅这‘服务月’是不是准备每年搞两次,一次六个月啊?”袁师傅也随即笑开了怀:“是啊,咱就准备把这项服务长期做下去,这样也有助于将班车的无形服务有形化,大家说对吧?”大家这才恍悟,袁师傅这是对下午课堂上张总讲的关于服务的知识现学现用,够速度!
说笑间班车缓缓地驶出了公墓,到达104国道时袁师傅开始提醒大家:“下面车辆运行至‘时速’请兴奋的同志小声喧哗,犯困的同志趴下来吧!”就这样,车内的人员在袁师傅的温馨小提示中归于安份状态,我也把目光放到了车窗外。这时因为是放学时间路上骑车回家的学生特别多,看着他们在寒风中逆风而行心里就不由得想起年少时的自己,挺不是滋味的。显然袁师傅也把这些看在了心里,他说了一句让人心里特温暖的话:“下次咱跟张总申请把车换大,让这些孩子们都来坐的班车吧!”
我敬佩的目光再一次投到袁师傅的身上,他这岂止是在将有形的服务无形化,简直是给我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服务辩证法——贴心、暖心的服务是其中永远不变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