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跟我说:“娟啊!我们家老先生呢,是个搞科研的,研究化学的,分子式听说过吗?他啊,是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但是为人却特别低调,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啊!”
王阿姨跟我说:“娟啊!我们家老先生为人正直,从来不搞什么歪门斜道,他在天大的学术成就很高,学校的房子,按照评分制,他本可以用旧房换新房,先挑喜欢的楼层等等,但他都坚决不干,不以他的成就来论高低。”
王阿姨跟我说:“娟啊!我呢,是个搞文艺的,一辈子为了支持我们家老先生的事业,我愿意在他身后默默支持他,尤其现在,我们家老先生走了,在墓碑体现上,我更愿意表现出这一点来,当老先生的陪衬。”
王阿姨跟我说:“娟啊!你听我说,我就想当作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陪伴在我们老先生的旁边,头微微地倾向他那边,依偎在他肩膀上,你看看应该怎么出一个方案合适呢?”
王阿姨跟我说:“娟啊!我觉得你是个带些灵气的设计师,对于捕捉我和我们老先生的这种文化人的感觉捕捉得很好,但是我还是有些不满意,希望方案能更完美一些。但是我也没有更好的想法。”
王阿姨跟我说:“娟啊!实话跟你说吧,我这期间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别家公墓我都去看了,也找别的行业的设计师设计了几套方案,但是我都不满意,还是觉得你这个设计好一些,但是呢,我也还并不是完全满意,总觉得哪还差一点什么,你再帮我出出主意?”
王阿姨跟我说:“娟啊!我过几天请廖墨香廖老师过来给看看,廖老师与我们家老先生生前关系特别好,他听说我最近在忙这个事情,非得来帮忙看看不可。”
王阿姨跟我说:“娟啊!廖老师看了,我就更放心了,证明这儿肯定是个吉地,我们家老先生虽然低调,却也是个有成就的人,按理说也应该安葬在,与他的身份地位相符才对,也算是对我们老先生兢兢业业一辈子的肯定。”
王阿姨与我特别有缘,第一次来是和她的二儿媳妇来的,她的二儿媳妇一听说我是长沙民政学院毕业的,特别高兴,说她是某报社编辑部的,由于要写一个关于殡葬业的报道专程去了一趟我们学校收集资料,我也觉得太意外了,居然在天津能遇上知己。
自那以后,我和王阿姨的电话就没断过,最终确定下来一套方案,在这一套方案上面作修改,修改了不下十次,总是王阿姨突然有什么想法了,给我来个电话,我改一下,我有什么想法了,给王阿姨去个电话,这一来一往的,加上中间王阿姨还要忙自己的学生,出差一段时间,从夏天我们聊到了冬天。
听得最多的还得说是王阿姨口中的老先生:孙经武教授,不用到网上去查资料,我已经对于孙教授的为人和成就了如指掌,从她的描述中,体会更多的是她对老先生深厚的感情,对老先生的崇敬之情,对老先生的不舍之情,有时讲到眼眶发红,我默默地递上一杯水,轻轻地送上几句安慰。
我跟王阿姨说:“王阿姨啊,您放心!我必定会尽我和我们这个团队最大的努力做到您满意!”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