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位党和国家高级干部在一份《倡仪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亲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倡导身后实行火葬。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土葬习俗。自从国家大力推行火化之后,便出现骨灰寄存这一安置方式,这种方式虽有收取费用较少,祭奠时可以取出瞻仰等特点。但骨灰寄存毕竟只是临时让逝者落脚的中介场所,每年后人来祭祀时还要将其请出,把逝者的骨灰搬来搬去,打扰其安宁,终究还得让逝去的亲人入土,方能了去做为儿孙的心愿,体现他们的孝心。
人本应该是来于自然,归于自然,“入土为安”是安置逝者的传统习俗,即把逝者的遗体或遗骨掩埋在土里。只有这样,逝者的灵魂才才能得到安慰,让他安息。进入现代文明时代以来,坟墓逐渐被公墓的墓地所取代,同时在墓碑上刻上逝者的相关资料,能祥细地体现不平凡的一生。近几年公墓像花园一样美丽而静谧。我们用这种方式让我们和先于我们逝去的长者之间保持很美好的精神联系。
为了体现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艺术碑。由公墓专业设计师根据丧主需求,把墓主生前爱好、情趣、职业等特点融入到墓体中,为墓主“量身定做”, 墓碑以优质的石材来构建艺术墓体,精雕细刻,融入文化与人文艺术,提高墓体文化品位,用文化艺术碑来展现逝者的特点。孝心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逝者在这样属于专属于自己的“家”安息,更加安心和欣慰!
无论是骨灰寄存还是墓地是都是体现孝心的场所,无论怎样,“入土为安”是逝者最终的归宿,也是对他们的尊重。
版权所有 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600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