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津慕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百善孝为先

公墓陵园行业博客-百善孝为先         发布日期:2024-12-07          查看:1613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生机勃勃故称之为清明。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亲人已经故去,伴随着生命结束,一切也将永远消失。祭奠也只能是我们活着的人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文化。在土地、资源和环境相对紧张和恶化的今天,怎样用更文明的方式,更简单的方法祭奠先人,更能表达哀思的做法,是我们每个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心里不忘,今天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新颖的方式祭奠亡灵,如若先人们在“九泉”有知,也一定会心满意足。祭奠先人倡导的是孝道和感恩的美德,我们更应将这种美德转化为关心健在的老人身上。不少工作在外的子女一年都很少“回家看看”,老人们很渴望得到子女的精神安慰。我们也不妨抓住这个机会,在这个节日里多多孝敬健在的老人。俗话说,死了孝不算孝,活着孝才是孝。孝道和感恩需要发扬,特别是在创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今天,文明祭奠先人是孝道,孝敬健在老人更是孝道。清明节里,让我们把拜祭和凭吊的方式扩展一点,把追古和思今的思想结合一点,我们会找到过清明的最佳方式。
   “万人同祭治水英雄大禹”;“黄帝故里祭拜华夏始祖”……这些祭祀活动无不豪华隆重。有些地方官员兴高采烈地说,在短短两天的祭祀期间,“就与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客商正式签订投资合约,总投资额达73.2亿元”。“醉翁之意不在酒”,隆重的祭祀难道是真的敬仰先贤?恐怕也不排除借先贤的名气“促招商,促旅游”吧。
    祭祀这一类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机要纯正。如果动机不纯正,不是发自内心的敬意的表达,那就必然流于虚伪。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祭祀呢?主要应该基于这样两个理由:通过祭祀来增加民族认同感;通过祭祀来寻找共同的优秀价值观。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祭祀时心要诚、感情要投入,好像祖先、鬼神近在眼前。如果我们的动机不纯,把人间行贿受贿那一套拿来对付祭祀的对象,那就是对“人文始祖”的亵渎,祭品再丰盛,也不过是相当于贿赂品而。